移至主內容

一塊磚要燒130天?

2010/04/14 08:45
3,229次瀏覽 ・ 16次分享 ・ 6則留言
PeoPo推 16
檢舉
記錄,不能只站在冷漠的旁觀角度,應該進入、關懷融合。
有緣進入三和瓦窯記錄。對我而言,這段歷鍊非常新鮮刺激。
半年中,來回六次,原本以為臉皮薄的我無法完成深入採訪,待我終於蹲下來,與嚼著檳榔的燒窯工人話起家常,才逐漸打入他們緊閉的內心世界。而嘩啦啦的心情、人生,像開了閘門的水,傾洩而出。

 ◆孤獨與堅持◆
台灣早期建築以紅瓦為主要建材,紅瓦原自唐山過海而來,清代末葉人口激增,窯廠紛紛蓋起。一切繁華盛景,敵不過歲月無情淘洗,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逐漸成為建築主流,尚堅持遵循傳統的,只剩下大樹鄉的三和瓦窯。
◆走過的足跡◆
三和瓦窯原名「順安煉瓦廠」,後更名為「源順安煉瓦廠」,今名為「三和瓦廠」,目前由第4代的李俊宏接手。已被列為歷史建築的三和瓦窯,因高屏溪無雜質,濕度黏度恰好之利,曾經造就出富麗的窯業天空。
◆一塊磚130天◆
印瓦、疊窯、燒窯,一塊磚由黏土原料經黏土輸送帶,進製磚機,製成生坏,經3-4星期陰乾後入窯,再以木材及稻穀先後燒窯,窯溫燒至攝氏1千度,悶燒70天後,冷卻40天,全程需要130天。
◆美麗的浴火再生◆
一切繁華不再,而堅持卻不減。主人李俊宏不惜成本,正積極打造另一個集合「休閒、產業、文化、教育」的窯的天空,窯的浴火再生,就在眼前。下回到舊鐵橋,別忘了到三和瓦窯。這裡有「古蹟別墅瓦磚、陶藝品」,更有一份令人感動的美麗堅持。

燒窯素材之一(米糠)

燒窯素材之二(稻草)

燒窯素材之三(黏土)

地上堆成山形的磚

原是用來燒窯時堵門的

待我到場記錄

工人開始敲毀

只見沙塵飛揚

手執攝影機的我眼睛完全睜不開

工人卻不以為意

 

待幾分鐘溫度冷卻後

工人入窯裡一塊塊往外搬

手工雕花
報廢品

工人手工切磚

  印模

守窯是不分晝夜的

溫度隨時要保持在七百度以上

當然不能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范 (未驗證) ・ 2010/04/14 09:24

酷酷嫂妳好:

記錄深入照片也很專業!
更不辭辛苦的來回6次!
妳真了不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酷酷嫂 (未驗證) ・ 2010/04/14 16:59

In reply to by 素素 (未驗證)

回素素:雖然偶而可以得到政府補助,但畢竟杯水車薪。除了成本太高,難以為繼之外,技師逐漸凋零,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也就是我不遠千里願意主動且義務的為窯廠發聲的原因。他們這樣的?勁已經沒幾個人有了。

酷酷嫂 (未驗證) ・ 2010/04/14 14:40

回阿范:不敢不敢,因為感動,所以報導。這應該也是我最初也是最終的理念。彼此鼓勵了。

Tooldude (未驗證) ・ 2010/04/14 16:45

還好有酷酷嫂這樣努力且知性的公民記者,紀錄逐漸凋零的磚窯廠,為他們發聲,期待政府與民眾的重視,使其風華再現

酷酷嫂 (未驗證) ・ 2010/04/14 17:05

In reply to by Tooldude (未驗證)

回Tooldude:謝謝鼓勵。這是我報導的目的。或許手製磚瓦的做法,已不符合經濟成本,但教育及傳承的意義卻不容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