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語言文化存差異 境外生恐成校園心輔死角

2020/11/30 10:41
2,10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李昀璇、翁則豪台北採訪報導】十一月九日起,國立臺灣大學五天內發生三起自殺事件,其中一名學生為中國籍。連續三起憾事,喚起大眾對頂大生競爭壓力及心理輔導的重視,校園心輔資源不一定符合各類學生需求,對比台灣同學,境外生於異國生活,更容易遇上適應困難。

國立政治大學香港僑生甄曌珞感嘆,來到陌生地,身邊沒有家人,很多事情都變成自己處理,與故鄉生活相差極大。境外生須獨自面對語言及文化上的適應壓力,缺乏歸屬感容易形成負面情緒。然而,當他們尋求心理諮商服務時,卻可能因語言問題,獲得的幫助有限。

國立臺灣大學日籍學生里見明叡坦言:「我有很多問題,可是不知道怎麼表達。看到老師們好像不太懂,可是假裝懂的樣子的時候,我非常心痛。」語言是境外生進行心理諮商時最常見的困難。目前政大身心健康中心的諮商服務,僅有中英兩種語言,無法迎合每位學生的母語差異,而各國文化不同,又使溝通理解更加困難。

國立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約用心理師沈欣葦表示,部分學生的母語並非英語,等於雙方使用第二外語溝通。至於文化差異,他則說明,瞭解境外生國家背景後,會搜尋資訊,以暸解諮商對象的心境。針對適應問題,境外生雖可與心理師諮商,然而服務皆須提前預約,且每學期諮商次數有限,相較之下,境外生交流社團更能給予長期情感支持,增進外籍生在台歸屬感。

沈欣葦指出,某些國家成立自己的交流社團,可以建立歸屬感、增加凝聚力。國立政治大學馬來西亞同學會總幹事吳征航則表示,社團會舉辦如相見歡、家庭日和東南亞工作坊等活動,「有讓大一生大二生一起參與籌備,效果我覺得還滿不錯的吧!」他認同社團可以提供歸屬感。各國交流社團能協助境外學生適應異地生活,並建立凝聚力及歸屬感,而校園諮商環境若更能獲得境外生的認同與信任,也能提高他們尋求專業協助的意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