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創遇人才困境 盼大眾了解運作理念

2020/11/06 12:31
2,314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明瑄、徐仙紋、張博翔台北採訪報導】為推廣社會創新理念,社會創新創業推動平台「社企流」於10月31日及11月1日,與聯合報社共同舉辦「願景工程社會創新嘉年華暨社企流八週年活動」。活動以力時代為主題,期盼更多創造力投入社會。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表示,社會企業是社會上的關鍵少數,社企的下一階段在於討論如何輸出自身的價值與精神,並連結企業、政府及公民部門。她認為這是務實的理想主義可能會發生的路線。

社會企業意指利用營利方式,同步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創新計畫則為社企的延續,更將創新思維落實到企業之外的組織。目前社企雖逐漸受推廣,民眾對其認知度有所上升,但在徵才方面卻遭遇難題。由於投入解決社會議題需有堅定決心,且社會普遍認為社企薪資不高,使其容易產生人才短缺問題。觀展民眾洪萱慈分享,如果經濟允許,她會想要進入社會企業。然而社會企業鮮乳坊的執行長郭哲佑指出,社企不全然低薪,當社企有好的商業模式、好的產品,也能夠給夥伴不錯的薪水。

除因社會對薪資看法造成的人才招募問題外,當社企試圖往企業界的薪資水準看齊時,社會仍存在社企是做公益的觀念。因此,捐款人須認知到,社企的運作模式是以營利回饋社會,與公益慈善有別。林以涵無奈地說道:「現在還是比較多老一輩的捐款人,他會覺得我今天捐給你一百塊,你就是一百塊都要用在服務對象上面。我覺得這是需要從大家的觀念開始改起,否則三十年後還是會是一樣的邏輯。」儘管在人才招募與大眾認知上面臨許多問題,社會企業與社創組織仍希望透過願景與使命,吸引人員投入,藉由工作帶給員工感動與回饋。

郭哲佑認為,工作有是為了追逐理想。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夠對社會有幫助,包含能為社會貢獻什麼心力,有沒有辦法發揮自己的力量去翻轉這個產業。對此,綠藤生機執行長鄭涵睿也表示:「我覺得在社會企業,比較容易讓你直接連結你的工作,到個人的成長和意義。」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存在回饋社會的目標。這份理念成為人才參與的吸引力,也影響著內部員工的價值觀。在社企或社創工作當下,仍有份持續的力量,為社會默默做出貢獻,讓社會少點不公、多點美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