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生態物流X未來城市物流新創力

2020/10/13 16:04
2,03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全球最大的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自2017年推出生態物流(EcoLogistics)倡議,並成立生態物流城市社群。本倡議鼓勵地方政府以城市治理的角度,仔細梳理如何利用市政內交通、環境、都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等政策,形塑兼顧效率運輸、減低環境負荷又能滿足民眾生活機能的城市物流環境。

照片

   生態物流的倡議是從城市治理的角度來正視物流活動對城市造成的衝擊  照片:ICLEI EcoLogistics

文/廖卿惠

    全球最大的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ICLEI)自2017年推出生態物流(EcoLogistics)倡議,並成立生態物流城市社群(Community)。本倡議鼓勵地方政府以城市治理的角度,仔細梳理如何利用市政內交通、環境、都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等政策,形塑兼顧效率運輸、減低環境負荷又能滿足民眾生活機能的城市物流環境。該社群第一屆(2020-2021)的主席由ICLEI遴選台灣物流大城的桃園市鄭文燦市長所擔任。

以公私夥伴交流平台 為公部門創造臺灣物流業的現實感

    生態物流計畫框架極為強調「公私部門夥伴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合作」,當中最重要的不僅是要讓公私夥伴之間可以互相瞭解彼此的處境與現況,更需要讓雙方有「共通的語言」,也就是要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

    為了實證此原則在台灣落實的可能性,ICLEI與桃園以「未來城市物流」為主軸,成立物流產業、新創團隊及市府生態物流相關局處交流討論的平台,同時讓公部門(10市府局處)與物流業者(26家)共處一室。不僅由國際專家分享全球物流的最新發展趨勢,更針對台灣現階段物流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和未來可以公私協力推動的機會進行討論,作為建立互信基礎的第一步。

    高手在民間。在物流領域上,國際前瞻物流產業,在台灣的物流業界豎起了低碳永續的標竿;但台灣本土的新創團隊也不惶多讓,幾乎在物流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上展現前瞻性和新創能力。舉凡智慧物流(車聯網、智慧機器人、智慧調度系統、智慧平台、區塊鏈)、企業物流回收方案和可用50次的循環包裝、又綠又文青的綠建築物流、將智慧眼鏡應用在低碳倉儲管理、可攻易守的冷鏈物流解方、如影隨形的智慧最後一哩路等,臺灣新創團隊默默開拓著城市物流的未來。他們不僅創造了在台灣真實場域落地實踐這些技術的極大可能,也讓我們看到物流產業鏈也有機會可以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典範轉移。

照片

    台灣新創璞玉和前瞻企業與公部門有所連結 可讓城市中的生態物流政策更接地氣  照片:桃園市政府

未來永續城市物流: 去碳化、整合、協力 (Future of Urban Logistics)

    「歐洲創新物流合作聯盟」(Alliance for Logistics Innovation through Collaboration in Europe, ALICE)計畫自2013年起被歐盟委員會正式認可為歐洲技術平台,有680家企業響應參與,是全球最大的物流解決方案平台。ALICE承諾全力協助歐盟達到其兩個具體減碳政策目標:2030年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和2050年減少100%排放(零排放)。面對著這些解決方案提供者群體,公部門可以如何善用這些資源以便可以更快速有效的達到終極減碳目標呢?答案在於建立更好的公私夥伴關係。但公私部門之間,常常各說各話(全球都這樣,不是只有臺灣),兩者間極需有共同的溝通語言與管道。物流業界可以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多元展示提供適當的啟發與刺激,政府則有擁有政策工具可以有效的引導業者更接近自己的政策目標,雙方互信的對話與合作,可以緩解政策與現實落差太大的問題。

照片

   公私部門各擁有不同的專精領域 夥伴關係的建立可以漸漸縫合政策與現實的落差   照片:ICLEI EcoLogistics

    面對快速變動的明日,不管是氣候變遷、科技發展、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每一個變動都要求物流產業鏈的環節更韌性、更具調適力。未來城市物流除了綠色、去碳、高度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之外,跨界協力、共享和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建立與同儕經驗交流,都是轉型路徑上必要的環節。

 

【參考資料】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生態物流(ICLEI EcoLogistics)網站

ALICE(Alliance for Logistics Innovation through Collaboration in Europe)官方網站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