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落腳城市 台中吊腳樓
【記者/潘段則立、周宗賦 台中報導】
吊腳樓走入歷史
柳川,一個貫穿台中市精華區的都市河流,民國三十八年,隨戰後大量移入人口,居民即在現今民生路路段築起了一棟又一棟出入及取水方便的吊腳樓傍河而生,吊腳樓為半干欄式的二層以上木造建築,上層較為通風、乾燥,做為住居使用,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柳川位於臺灣臺中盆地,屬於烏溪水系,為舊旱溪的支流,為台中市中心四河川之一,與綠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中正柳橋到南屯柳橋為「柳川汙染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
對於台中市政府整治柳川的計畫,居民的反對聲音反其然不是特別的大,多於內心的不捨以及對居住數十年的居民感到感概及懷念,時代的進步影響著老舊建築的拆建,是現代政府頻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施工期為2015年初到2016年年底,其中臺灣大道至民權路為生態工法的親水景觀段。整體柳川整治分成三期,第一期自學士路到柳楊東西街,整治長度為3.7公里;第二期自中正路到學士路,整治1.7公里;第三期自南屯路到中正路,整治2公里,第一與第二期的預算為胡志強市長任內所編列。
荒廢多年 從新出發
經歷了六十年的風霜,然而2010年卻因為台鐵高架化面臨拆除,當時引起許多住在這的居民及文化工作者的不捨,而十年後,舊地已隨柳川第二期整治計畫,逐漸嶄露出嶄新風貌。
柳川水體水質長期受沿岸民生汙水影響而惡化,過去河岸採硬式河堤規劃,也成為都市景觀的死角。
二期的改建計畫於民國108年二月開工,柳川二期工程將於上游舊社公園至中正公園設置40處污水截流,施作約3.5公里長的污水截流設施,水質的改善從中度
採全地下化設計且使用可替換式接畜 濾材之中正水淨場,藉此全面提升流域水質,目前各分項工程皆進入施工階段皆在2019年底完成。
對此吊腳樓的改建計畫,台中市政府也邀請紀錄片工作者林煥文導演拍攝了一支紀錄片,雖無法保留珍貴的歷史遺跡及長久累積的河流文化,但仍可紀念歷史的氣息並保留台中的文史資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