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休耕田復耕第10年_生態池 & 雜草 & 人事變遷

2020/07/01 16:54
2,0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2020.7.1

稻田前後方保留生態池、農具小屋旁綠地
加上生態池旁低窪區 

面積約稻田10~15%

有淑芬姐種的兩棵固氮水柳(樹幹已經比我的手臂粗)
蜜源醉嬌花等
十多種植物
幫忙授粉黑棘蟻
至少三種蜻蜓(有水蠆ㄔㄞˋ) 一種細蟌、牙蟲、龍虱等繼續努力朝生態多樣  

補充

英國衛報報導,以復育生物多樣性和因應氣候危機為出發點,種植面積小但是密度高的森林在歐洲各地蔚為風潮。這種造林模式以日本植物學家宮脇昭(Akira Miyawaki)的研究為基礎。他在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地已經種下1000多個這樣的森林。這種迷你森林通常位於校園中或道路旁,面積可能只有網球場那麼大。

https://e-info.org.tw/node/225188

雜草

1.以前多年稻田裡都有許多雙穗雀稗,彎腰清除很辛苦,今年不曉得是慈心兩梯次50人下田刷雜草,還是前一年的綠肥雜草覆蓋率較好,今年幾乎沒看到雙穗雀稗

2.生態池周遭除了難除的巴拉草,出現大片容易蔓生到鄰田、需常清除的野生空心菜,野生空心菜草魚不吃,除非把葉子割下來草魚才吃

人事變遷

1.2008年我在電視上看到崑濱伯為農民站台,當年和爸爸去菁寮參加有機稻體驗兩期,後來開始在菁寮友善耕作,2019年初爸爸往生,今年初聽到91歲崑濱伯生病臥床的消息,先前很羨慕熱天能赤腳行走、腳傷仍跳上電動車去巡田、自己出資蓋廟虔誠的崑濱伯身體比爸好,有活力,原本生龍活虎如今躺在床上,我覺得很不捨也令人不勝唏噓,幸好爸爸後來沒有受到這樣的苦痛

2.沈洪進老師今年無農藥的米大部份都改契作,一方面恭喜變輕鬆,一方面覺得好可惜,幾年來看著他克服總總困難,例如原本倉儲不佳,更換更好設備,自搭曬穀遮雨棚,如今ㄧ句「誰懂」 道盡其中辛勞,他說:「這就像人與人的緣份,有些人簡單幾句就很契合,有些人勉強不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