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與世代:迪化街的"舊夢"與"新生"
在台久負盛名的迪化街不僅承擔著買賣年貨的社會功能,更匯聚了無數台灣人集體的春節記憶。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營銷模式的劇變,以傳統著稱的迪化街正面臨淘汰的風險,另一方面,迪化街的諸多老店也迎來了自身產權的代際交接。而慶幸的是,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轉危機變契機,在時代與世代的變革與交錯之間,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新生之路。
迪化街新文創商機
2020年的春天尚未來臨,新冠肺炎已在世界多地蔓延,台灣也受到波及。儘管疫情來勢洶洶,台灣過年的氛圍卻並未有太多消減。適逢農歷春節7天假期,一向以置辦年貨聞名全台的迪化街人潮依舊,空氣仍瀰漫著熟悉的乾貨味與茶香味。但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過去以乾貨為主的年貨大街出現愈來愈多的夜市攤販與創意小店。這些攤販與小店結合歷史傳統,發展文創商機,成為迪化街一大新的亮點。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徐慶棋理事長表示:「周奕成先生他帶進一些文創、年輕人的一個思想來迪化街經營。」
新舊時代的結合
周奕成認為在迪化街商圈中新舊產業是一條可以融合在一起形成化學反應的,新駐的商家就像新鮮的血液,可以為舊有的街區帶來旺盛的創新活力,同樣也會需要時間相互磨合。徐慶棋表示:「年輕人的思維與傳統產業的思維不太一樣,所以有一點衝突,整個街上的氣氛包括商業氣氛不是那麼和諧,一直不斷辦活動與107年實施的徒步區也將人潮帶進來,不管是文創產業還是傳統產業或任何新進產業都要融合才能使商圈繁榮。」
老字號代際交接的變革
隨著量販店的興起與就餐方式的改變,傳統乾貨老店正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近年來老街新創、老屋活化熱潮的出現,無疑讓眾多老字號商家發現了調整與轉型的契機。作為迪化街知名的乾貨老店,李日勝店已傳承三的傳承下去,經營的大棒如今交到現任店長李日勝的手中。李日勝店第三代傳人李日勝表示:「我是在這個迪化街從事這個產業的第三代,但是是這個店號的第二代,以前的飲食習慣大家比較會在家裡煮飯,那現在外食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就不會來這邊買大批的乾貨或食材回家料理,他們比較傾向於一些通路像是家樂福全聯等等去採買小包裝的。」
老字號店轉型之路
傳統以批發乾貨為主的許多老店將走入歷史,不見得全是因為經營不擅也有可能為後代不願意接手,仍有許多還能將金字招牌代代傳承下去的店家。李日勝說:「這也不是說想接下,是因為當你身處在一個環境裡面,你會對你周遭事物覺得很熟悉覺得很理所當然。」
迪化商圈的修繕翻新、接班人的世代交接,都使得傳統老店的轉型之路有了積極的變化。無論是更新店面的裝潢、調整經營的方式,還是增加網路宅配的選擇,都與當下主流的市場選擇緊密相連。區別於中山或是東區千篇一律的現代化的裝潢風尚,迪化街的眾多老店更偏向對傳統美學的堅守。在門店翻修中融入大量迪化街的歷史元素,旨在為迪化街的傳統面貌留下見證。李日勝表示:「想要讓我們店鋪的形象在更接近迪化街的地氣,我們在這邊裝修我們都盡量是希望能夠還原以前迪化街的樣貌。」
保存與轉型中的新記憶
近年來迪化街所發生的種種積極變化,在地的居民亦是有目共睹。以前臨近年關才會有的門庭若市,如今竟是一種常態。而乾貨咸味與咖啡味相互混雜,則成為了象徵迪化街的新的嗅覺記憶。
在地居民說道:「曾經聽奶奶說過以前這裡都是批發賣乾貨,這幾年開始多了不少咖啡廳與餐食館,感覺迪化街不在只是年貨大街漸漸地在轉型各種新產業,雖然有些人認為新產業的進入可能會破壞掉原有的古色古香,但我覺得只要新產業能和迪化街的歷史做結合,這樣不僅能帶動商機還能讓大家更了解迪化街的歷史背景。」
促進發展協會鼓勵商家自營和引進品牌,同時也強調保存傳統產業與促進未來發展應當融合併重,既要肯定多元創意對都市空間再生的改造作用,又必須瞭解尊重原有的社區文化,因地制宜,適時發展。從這一視角來看,迪化街無疑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正面的典範,其成功的經驗正如李日勝先生所說的:唯有先認識迪化街的歷史,才能在這基礎上做出最合適的創新。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薛幸欣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