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耗時八年成大翻譯出版越南文化經典名著

2019/12/26 01:05
4,824次瀏覽 ・ 14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於12月25日在台文系館舉行越南經典名著《探索越南文化本色》中譯版新書發表會。該書原作者陳玉添教授並專程從越南前來成大參加新書發表,國藝會董事、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鄭邦鎮教授也親臨致詞,見證台越學術合作之傑出成果。

照片

 

照片

《探索越南文化本色》原作者陳玉添教授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擔任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社會人文大學文化學系主任、越南國家講座教授及俄羅斯社會科學院名譽院士。該書由越南研究中心組成翻譯團隊並由熟悉越南語的中心主任蔣為文教授擔任總校訂。蔣為文教授表示,《探索越南文化本色》越文版在越南是研究越南文化者必讀的經典名著。由於該書高達40萬字,其內容既博學又深奧,要精準翻譯成中文並非簡單的事情。因此該書從簽約、翻譯、編輯、校對到完成出版總共花費8年之久。

照片

 

照片

《探索越南文化本色》這本書的貢獻在為越南文化的特色及主體性發展做出學術性的詮釋。過去,在大中國沙文主義思維下,總是把包含越南在內的東南亞當做野蠻的邊陲,經由中華文化傳播後才被啟蒙而稍具有文化。然而,陳玉添教授提出論證反駁這樣的謬論。譬如,陳玉添教授主張端午節是源自南方百越人而非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陳玉添教授解釋,南方這個地方比較熱,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一年中最熱中點的時間。就因為這個時間天氣最熱,容易造成病疫蔓延,越南人還把五月五日節叫為殺蟲節。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越南人早上吃糯米酒及酸果以便將身上的寄身蟲殺死。此外,陳玉添教授也指出中國人常用的「龍」最早其實是從東南亞的蛇與鱷魚被抽象化而產生的概念與圖騰。「神農」也是源自東南亞百越民族的農業文化。陳玉添教授解釋,「神農」(thần nông)原意為「農業之神」,這個詞係按照越南語的構詞法構成,形容詞放在名詞之後。若照漢語的構詞法,應稱為「農神」才對。

總統府資政、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教授也撰寫序文推薦該書:「本書對越南文化系統的描述周詳生動,對文化類型的比較相當新奇和有創見。我有幸先睹為快其中譯初稿,無異是上了一學期的越南文化探源和演化課程,深感獲益良多。」

這本書不僅適合學術研究者,也適合越南台商及對越南文化有興趣的大眾閱讀。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參閱更多資訊 https://www.pcstore.com.tw/haiang/M63115619.htm

照片

 

照片

台南市大學路1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