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主堂 見證大埤信仰歷史
【記者黃沛羽/雲林報導】
一般人很難想像,擁有數座知名廟宇的雲林縣,竟然有座百餘年歷史的老教堂!雲林縣大埤鄉的玫瑰天主堂,從西 元1887年創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二年的歷史,當地人以聖堂稱之。天主堂曾經是嘉義、雲林地區的天主教信仰中心,但隨著時代轉變,現在已逐漸沒落,只剩 當地教友緬懷天主堂興盛的過往。
玫瑰天主堂在清朝年間由西班牙道明會神父建立,起初為木造聖堂,在1902~1968年間經過數次整修與重建,奠定現在尖塔白牆的建築風格。今年八十 四歲的教友張貞能表示,在他小的時候,聖堂是「土角厝(台)」,也就是以泥土跟磚頭蓋成的房子,是後來才翻修成現在紅色斜屋頂、洗石子外牆的模樣。經歷清 朝統治、日本殖民以及國民政府三個時期,天主堂的歷史比一些當地的廟宇還悠久,也因為是雲林、嘉義地區最早設立的教堂,所以不但擁有較早的信仰記錄,當時 的神父們也以大埤為中心,向外傳播福音。張貞能回憶:「以前交通沒現在方便,神父就靠著一台腳踏車傳教,最遠甚至到達南投縣的竹山。
在臺灣早期,雲嘉地區的教堂不多,每逢教會聖誕節、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四大瞻禮前夕,數百名散居各地的教友必須長途跋涉到大埤,寄宿親戚或當 地居民家中。七十二歲的教友理事會主席莊水金回憶:「以前要過節日的時候,聖堂擠不下所有人,還要在外面搭帳篷才能做禮拜。」張貞能也表示,那時的天主堂 非常熱鬧,可說是盛極一時,其他地方如沙崙、虎尾、斗六、大林、梅山、嘉義等地的教堂,都是繼玫瑰天主堂之後才陸續成立的。但隨著各地設立自己的教堂,住 在遠地的教友不再需要遠道大埤天主堂,加上農村人口外流,現在只剩下幾十名較資深、年老的教友。每年的堂慶紀念日,其他教會的代表會特地前來致意,是漸趨 冷清的天主堂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
大埤大部分的當地人仍以傳統信仰為主,但即使教友人數不多,教會已經自然而然地與當地社區融合在一 起,因此就算是不信教的居民,也很尊重神父。張貞能強調:「從來沒有發生過排擠神父的事。」在傳播福音之餘,教會只要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從來不吝伸出援 手。莊水金敘述,以前教會曾收留過一對從梅山過來投靠的窮苦姐妹,之後她們便擔起打掃聖堂的工作,還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教會,全心全意地為聖堂服務。
張貞能的母親劉陳秀金女士今年一百零四歲,是教區內最年長的教友。她的外祖父是清朝時的地方官員,從沙崙搬過來大埤,是最早受洗的幾個信徒之一。談起天 主堂的過去,劉陳秀金仍記得很清楚,她不但親眼見證了大埤玫瑰天主堂多年來的變化,還曾替天主堂建堂的百年紀念手冊做過口述歷史。現在她的身體仍很硬朗, 常常在天氣好的下午在村子裡散步。她說:「信教的人脾氣很好,我從來沒有跟人吵過架,所以才能活到一百歲。」對她而言,安穩平靜的人生是教會給她最大的禮 物。而教會也因為有這一群知足常樂的教友,才能在逐漸沒落的歷史中,寧靜卻不孤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