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華民族迷思

2019/04/16 18:49
2,05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國旗是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為海軍軍旗。1921年廣州「護法軍政府」非常國會推選孫文為「非常大總統」,為了要與北洋政府抗衡,才公佈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但沒有獲得國際承認。直到蔣介石以武力北伐,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以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完全取代五色旗,成為中華民國唯一的國旗。

孫文最初的革命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當權的滿族和蒙族被視為「韃虜」。後來,在民族主義中,孫文改為主張「濟弱扶傾」、「各民族一律平等」。只是還附帶一個尾巴,期望引用美國民族大熔爐的觀念,逐漸形成「中華民族」。然而,孫文也深知,民族的形成,代表不同的血統、生活、語言、宗教、或風俗習慣。雖然孫文沒有講出口,但若真要實現「中華民族」的最終目標,勢必要採行強烈的手段,去消滅少數民族的文化。這似乎也是現在中國共產黨政府正在進行的政策。有趣的是,中國共產黨政府公佈的「中國民族列表」,沒有臺灣原住民族。

中國共產黨政府成立,國旗也是代表五族共和的五星旗。官方標準用語,是「中國人民」或「各民族」。直到1976年毛澤東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才漸漸地取代「中國人民」和「各民族」。最近則在加緊推行同化政策。

兩蔣時代,對臺灣人並不信任。軍中將官幾乎沒有臺灣人。政府機關局、處長以上職位,也幾乎由外省人空降。後來,更進行軍職人員「轉任」特考,連里幹事職位,外省人都要搶。更巧合的是,中央部會首長,形成類似清帝國幾滿、幾漢的職位分配制度,直到蔣經國過世,走向民主化,這樣的體制才結束。

其實,族群問題一直是人類社會最大的衝突根源。自由民主的美國,一直到1960年代,有些州都還有種族隔離制度,直到金恩博士大力推動「不服從運動」,進行抗爭,情況才有改變。現在的美國,已經立法禁止種族歧視。雖然如此,就以我曾住過的旅館為例,老闆是白人,櫃檯是黑人,打掃房間的則是不大會講英文的拉丁移民。這似乎就是美國現今社會的寫照。

英格蘭女王伊利莎白過世後,沒有子嗣,由蘇格蘭王繼位。英格蘭與蘇格蘭進行「和平統一」。始料未及的是,英格蘭人要求蘇格蘭王去倫敦即位。之後,蘇格蘭人竟遭受嚴重的族群壓迫,講蘇格蘭語、吹蘇格蘭笛、穿蘇格蘭裙,都可能會被流放到海外殖民地。愛爾蘭和威爾斯人也遭到相同待遇。現今,愛爾蘭已經獨立,但留下北愛爾蘭一個尾巴,紛爭不斷。蘇格蘭獨立運動,則未曾停歇。

歐盟所以可以不斷擴大,對於族群問題處理得宜,應該是很大的貢獻因素。歐盟所有政令都必須翻譯成各會員國的官方語言。所以,翻譯人員成為歐盟政府機構的最大族群。此外,歐盟規定,想要加入歐盟的國家,必須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符合歐盟標準。這對於久受專制統治的東歐人民,特別具有吸引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曾試探想要加入歐盟。只是俄羅斯廣土眾民,而歐盟決策體系,各會員國表決權原則上按各會員國人口數分配。俄羅斯一旦加入,會變成最大會員國,產生「誰統誰」的疑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