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9如何與精神病患相處

2019/03/29 21:24
4,76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如何與精神病患相處

照片
照片

一、抗拒的心理現象

面對家中剛罹病的患者,家屬會抗拒診斷或其他有關的暗示,他們會傷心、不再有夢想、不再有期望,放棄正常人會有的目標,接受長期治療的事實是要慢慢完成的,快慢的速度因人而異,治療的目標是要讓家屬及患者了解復健的重要性,而不至於困在無效的爭戰中。

二、診斷不確定的時候該怎麼辦?

我們把思覺失調症視為身體上的疾病,這種病會影響人的思想、感覺、與行為,專業會用腦部多巴胺的假說或正腎上腺素模式來解釋。患者的思考障礙包括幻覺、妄想、關係意念、思想插入、退縮等,我們可以說退縮是患者為了要減少刺激,如果家屬能夠了解這些是病症,也就能在病患的恢復期給予更多的幫助。

病患在急性期常會做出和自己價值體系相違背的事情,家屬應該教導患者不要太去責備自己,並告訴患者,病能夠被控制的很好,但不是完全治好,類似糖尿病一樣,精神症狀可藉著藥物及學習壓力調適來控制。

三、為什麼會有思覺失調症?

「體質壓力模式」的理論是說一個人可能在疾病上有強烈的遺傳體質,因此像成長獨立這種平常的壓力也就足以引起疾病,若一個人只有中度的遺傳傾向,就得要有明顯的壓力才足以引起症狀,我們用患者病前的性格、家族疾病史,加上目前的壓力狀況來做評估,醫學上對引起精神疾病的基因及生化因素的知識仍然很新。

四、精神科的治療內容

長期服藥是復健成功的重要因素,注意患者是否案時服藥是治療上的重點,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的功能是阻斷多巴胺的傳導,藥物是用來控制症狀,不是用來治癒疾病的,藥物是用來修正腦中的不平衡,所以不會有藥物濫用的情況。當然藥物並不是治療的全部,增加社交技巧、職業功能、壓力處理技巧、支持性心理治療等訓練,再復健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疾病會打擊患者的自信,而壓力意謂著再發的風險,因此以社會心理治療來降低壓力是很重要的。

五、再發的徵兆與預後

疾病的生化方面需要以藥物控制,但環境的壓力方面卻是家屬能量最能有效運用的地方,我們建議避免讓患者受到過多的刺激,家屬要盡量降低家裡情緒波動的程度。

我們在評估患者未來的獨立生活、社交功能、職業選擇時,評估的向度包括1.患者的病前性格,2.對藥物的反應,3.領悟與接受的程度,4.是否有長期支持的環境等,評估的預後通常不會如家屬所期望的,但仍建議家屬依上述的指標建立對患者適度的期望,給予患者清楚、簡短的目標,讓家屬與病患都能樂觀且實際的去達成一些目標。

北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