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像文山留住記憶系列-集應廟建築

2018/10/29 08:00
4,161次瀏覽 ・ 6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景美集應廟(三)—建築格局與建築特色     顏文魁

一、景美集應廟建築格局:

集應廟全廟呈(兩殿兩廊兩護室)之平面格局,清代先建左護室(呈現砂岩柱),日治大正年間再建右護室(呈現紅磚柱與觀音石),廟埕有一水泥構造戲台,是民國48年(1959年)修建時所增建,名為中正台。

二、歷次修建都留下匾額碑文記錄:

集應廟每次擴建整修,都有留下贈匾祝賀記錄,同治6年(1867年)落成匾

額(大平世澤),大正13年(1924年)修峻匾額(南閩遠服)、(威鎮東瀛),民國48年(1959)匾(神靈顯赫)、(澤普黎庶)、(安邦護眾),民國92年(2013)匾(睢陽傳徽)、及每次修建也撰寫碑文,分別懸掛於廟內及廟前石碑,則載景美集應廟建廟經過歷史。

三、精彩的前殿屋脊--泥塑剪黏:

   泥塑剪黏工法,是以水泥鋼條做好架構,再以彩色玻璃、彩碗裁剪細片黏貼而成,主要呈現吉祥如意的歷史神話故事。

(一)吉星高照--前殿呈三川殿造型, 三山殿上方三川脊,中間明間(中門)上方屋脊(中央)站立(福、祿、壽)三神仙---意為(吉星高照)。

(二) 鯉躍龍門--三仙兩旁為(龍首魚身)之鰲魚--意為(鯉躍龍門),又鰲魚喜吃火,有防火平安之意。

(三) 八仙瑤池慶壽--脊下方有洞為(西施脊),脊肚處中間為(王母娘娘),旁有(八仙),是(八仙瑤池慶壽),意寓長壽。(吃蟠桃可延年益壽)。

(四) 雙龍護衛--左右兩邊次間(邊門)屋脊上,為五爪龍,呈雙龍護衛。但實際上龍爪只四根,因集應廟屬王爺級廟宇,嚴守廟宇等級分際。屋脊上的燕尾及垂脊上的花草人物,工法精湛。

(五) 雙龍護塔--正殿屋脊:為單純一條龍大脊,脊上是雙龍護塔。

 

(六)兩戰兩聘的故事--前殿四垂脊四牌頭四個故事,分別為兩戰兩聘的故事: (由龍邊到虎邊左而右)(周文王聘姜太公)、(穆桂英大戰楊宗保(降龍木故事)、(姜子牙大戰聞太師(封四、集應廟的正面呈紅色木柵欄:

三川殿步口廊下紅色木柵欄,為清代寺廟普遍做法,其他地方大部份已拆除,集應廟仍保有此傳統。

五、集應廟正門--一對歷史對聯:

集應廟位於景美舊街北端,廟埕與與景美老街相接,反應出集應廟與景

美舊街形成有密切關連性,正門上有一付對聯:內文是(景山展畫屏 脈鐘寶剎千人拜 )  (溪水環玉帶  波映華堂萬點光),正是描述當年景美集應廟,位處仙跡岩山下,面對景美溪新店溪的寶地,香火鼎盛,及當時景美渡口附近頂街、下街熱鬧的景象,為景美地區發展過程留下非常珍貴的見證

六、集應廟精彩的石雕:

集應石雕保留傳統師父手工雕刻而成,非一般廟宇修建過程採機器雕刻石材,值得細細觀賞。

(一)、三川殿步口之左右對看堵石雕:

廟門步口(即廟簷下未進廟門處),左右兩邊對看堵,左邊(以神明坐向為基準)是龍邊(入口),右邊是虎邊(出口),一般信眾進廟採龍邊進虎邊出。壁堵由上而下區分為四層:頂堵、身堵、裙堵、地牛(櫃台腳)。左身堵:雙龍搶珠(龍邊),左裙堵:賜福與螭虎繞爐萬,取(福祿萬年),最外側是:祈求。右身堵:雌虎小虎對視,旁有假山、老松、竹林,在溫煦夕陽下,有舐犢情深之意。右最外側是:吉慶(表達常民百姓心願)。

(二)、中門側門間四窗花石雕:

分別為春茶、夏荷、秋菊、冬梅,又名花矸堵,意寓四季平安。

(三)、門口石獅:

以觀音石雕成,有鎮守廟門、歡迎賓客之意。左雄獅,踩繡球,口含珠,頸繫鈴,(意為有求必應)。右雌獅,逗幼獅,唇露舌,(意為威而不猛)。石獅除鎮守外,也是穩固廟門作用。兩獅轉頭對看,形拱衛姿勢。兩雄獅背上有(同治丁卯年(1867))落款,胸前有大正甲子年落款(1924),推側原石獅為同治年間(1867)以砂岩所雕,因年代久而剝落,於大正年間以觀音石重置。

(四)、龍柱:

三山殿入口龍柱,創作於大正十三年,單龍盤於八角石柱,頭下尾上,中間穿插封神榜、三國演義傳說人物。龍柱上有大正十三年曾被改為民國十三年,後又改回大正的歷史記錄。下方為柱珠。

正殿龍柱:也是八角柱,龍首居下,龍尾朝上,取從天而降之勢。加上雲朵、波浪、及八仙場景,使靜態石雕有動態躍動感。

七、集應廟精彩木雕彩繪:

(一)、門神:

中門門神是秦叔寶、尉遲恭,(唐太宗與龍王故事),左側是合境平安富貴,右側是多福多壽多子孫。

(二)、廟內前殿上方(四不足警世語)

一般民眾信眾到廟裡拜拜,不是求平安,就是求發財,求順遂,求建康。台灣廟宇正是一般民間信仰的反映,但,自古先民即了然這種人心趨向,特在廟宇彩繪當中,加上這四則警世故事,以勉勵眾生當求所求,不可求不當之求,陷入(貪 心 不義)之途。四則警世故事分別為:1彭祖焚香延壽年 2石崇巨富苦無錢 3梁武帝君欲作仙4嫦娥照鏡嫌面醜。

八、集應廟大木結構:

前殿是二通三瓜,正殿是三通五瓜(通樑與瓜桶),搭配斗拱、托木(插角)、員光(兩柱之間,穩定柱樑),獅座、雞舌等木作配件組合而成,大木結構上都有精彩的名師彩繪,一般皆是傳統忠孝節義與教孝教忠的歷史傳說故事,在古代資訊貧乏的時代,信眾的為人處事教材,往往來自於廟宇彩繪故事。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