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像文山留住記憶系列-景美老街

2018/10/24 08:00
7,246次瀏覽 ・ 3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5
檢舉

照片

景美老街導覽
景美老街頂街的入口,對面那一堵牆是景美溪的堤防,堤防的後方就是往新店方向就是瑠公圳引水過河的木梘及木梘旁邊的梘腳潭是渡口的所在。後郭錫瑠在景美溪上架設木梘,木梘的頭端在新店那一頭稱梘頭,木梘的尾端在景美這一頭稱梘尾。
景美地區原來渡口在溪仔口,因河道淤積,於清乾隆末期往上游的梘尾設渡船頭,嘉慶道光年間漸發展為街肆,稱為梘尾街,日治時期因梘字少見,改為景尾街,民國39年設鎮時改稱「景美街」迄今。
景美街靠近景美溪下的梘腳潭渡船頭,也就是各位現在所在位置前方的景美溪水域,這個渡船頭能停靠數十艘小船,那時候的河道,可容納十石(約700公斤米糧)的小船通過,將新店溪運進來的商品貨物,透過小船再運往木柵、深坑、石碇,而木柵的茶葉、石碇的煤礦、文山堡的稻
米,也能透過小船運經新店溪,然後將貨物集中到新莊、艋舺、大稻埕等河港較大的戎克船上,再運往更遠的地方。
景美老街早期是農村聚落.

老街目前僅有的商店
德明商行:德明商行從外觀看是紅磚搭建而成的洋樓,這間房子少說也有百年歷史。當年有能力蓋磚頭房子的人家,代表家境富裕。
德明商行1921年以前是雜貨集散處,向大稻埕買進生活必需品,賣給當地人,同時也向木柵、景美農民買進稻米、茶葉等農產品,銷往大稻埕,有些甚至轉運至花蓮。
這些繁榮都是依賴景美溪的水運,之後隨著公路、鐵路漸取代景美溪運輸功能後,德明商行退為一間小雜貨店,客源也僅止於景美街上的老鄰居。
恆德藥房:位於頂街(景美街187號)的恆德藥房,就是一間經營超過百年的老店,約與恆茂藥行同時設立,當時兩家皆在頂街上的對面,為當時街上僅有的兩家中藥行。
創辦人張潤屋,原本在枋寮(今日中和市),其子張文遠在光緒10年(1884年)才遷到?尾頂街,至今已經五代經營。
恆茂藥行:在下街的「恆茂藥行」,至今也有百餘年歷史的中藥行,目前為景行里前里長張水柳所經營。
信美鍾表行:在昭和5年(西元1930年)由高春定先生開設,戰後不久就交給兒子,高樹榖先生繼承經營,經營近七十年。這間店沒有店名、沒有招牌,祇有一張與國小書桌同寬的工作桌,以及一張木製的長板凳,供客人休憩、聊天;牆上則零落地掛著幾個古董鐘。以前透過信美鐘錶店耆老高樹殼先生談景美的過去、未來、人物、稗官野史,曾經是景美地方重要的歷史的活字典。在高樹穀退休後,就結束信美鐘表店的經營。
文山診所:文山診所位於恆茂藥行斜對面(景美街129號),由張傳生先生所主持,從1943年(昭和18)開業,執業至1998年,一共營業55年,原址至今仍懸掛文山診所的招牌。
景美公有市場:景美公有市場到進興宮之間,舊稱下街,原本是外地人至處趕集的攤販,約在民國38、39年之後開始繁榮,因為受到土地公庇佑,攤商都在附近巷弄擺攤,短短三百公尺範圍內聚集了臨時攤販近三百攤,這裡也就成為北市南區採購的地方,上午是菜市場,販賣肉品、蔬菜、水果、零嘴、熟食,到了晚間就成了夜市,成衣、雜貨、小吃應有盡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