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位於彰化芳苑,花生及稻米是其主要的農作物,而芳苑的雞蛋則是佔了全國近乎一半的產量,人口主要由6、70歲的老年人所組成,路上教會在此設立了社區關懷據點與教育館,扛起了關懷長輩及孩童課輔的角色,每年暑假也有許多來自各地的志工前來服務。
教會在路上這個社區看似孤立又富足,孤立是因為這裡絕大多數的長輩主要還是信仰傳統佛教,甚至教會的對面就是寺廟,雖看似突兀,但即使分屬不同信仰,教會依然不遺餘力的為社區奉獻,居民們也會走進教會裡的據點參加各種活動,此為富足。
路上也有著普遍的鄉村問題:人口老年化、年輕人口外流,還有教育資源的不足,當初教會建立據點、辦起陪讀班的其中一個用意是發現有些孩子家中的狀況並不好,學習環境很差,所以希望據點這個寬敞明亮的空間可以讓孩子們來寫作業,我們也知道有幾個孩子有閱讀障礙的問題,但這裡的老師不可能顧及所有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接受到可改善的資源,導致閱讀障礙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還有像是孩子想發展特殊專長,像是廚藝、音樂等等,這邊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及師資能栽培他們,就像偏鄉醫療的問題一樣,同樣都是人,卻因環境而無法接受平等的待遇其實是件很痛心的事,畢竟他們不能決定其所處環境,該說他們運氣不好嗎?
剛開始聽到教會做的這些事時,心裡抱著一個疑問,明明分屬不同的信仰,長輩也不會因為教會所做的這些而改變信仰,那為什麼教會還要不求回報的付出這麼多?,而我記得蠻深刻的一段話是傳道所說的:「如果我們不做,就不會有人做了。」,這話聽起來有點五味雜陳,但只要大家都抱持著自己多付出那麼一點的心,那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