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殞落--重南書街保衛戰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重慶南路,日治時期稱為「本町」,是台灣富含歷史感的書店街,更是1970至90年代「文青」們的群聚之地。然而,書店街難以抵擋數位時代的來臨,例如:位於開封街口的臺灣商務印書館,雖然仍保存舊時代的建築外觀,實際上早已於2014年底轉而營運商旅。
重南書街攤販 何雪華小姐
我從小姐到現在都在這邊做生意,我覺得這邊慢慢在沒落,沒落的好可怕,這邊變成都沒人潮,我每天早上從很早就出門到這邊擺攤,擺好,坐在這邊都是在等客人,慢慢的我們這條街都變成旅館,書街都沒有了。
重慶南路上,原本櫛比鱗次的書店,現在零星地與餐廳和旅館並列,只剩下些老字號的書店。可見書店街的式微成為大趨勢,今年六月金石堂城中店也吹熄燈號,走入書店街風華絕代的歷史。
北一女學生
有一點,因為(金石堂)不是蠻久的了嗎?就還是有一點捨不得
民眾 馬國麟先生
這是我常逛的地方,那你現在這個沒有了,那在這邊這方面的族群也會減少很多那這邊可能就,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
重南書街攤販 何雪華小姐
這邊租金太高,一個月好像五、六十萬根本就做不起來
導致書店街沒落的命運,可能歸結各樣因素,首先,科技的進步使電子書取代從前的紙本書,抑或是如今人們購書也傾向於網路下單訂購,造成走訪實體書店的人潮銳減。
民眾 高先生
閱讀的習慣,現在可能有一些網路、電子閱讀的方式,所以不一定就是會買書的這種情形
再者,高鐵的通車,帶動台灣一日生活圈的觀光模式,許多民眾北上出差或遊憩,不再選擇留宿和於空檔停留買書。此外,即便旅館業可促進觀光人潮,但大多只是過路客。
民眾 馬國麟先生
其實我是覺得這兩個可以並存的,你可以弄一些商旅、你可以弄書街,這個書街就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那你把它撤掉了以後,就通通變成過客
另外,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也大倡政府應該透過實際的補貼作為,挽救書店街。
書店是文化和文明的象徵,更如同一座城市的名片,若僅僅看見短期的觀光收益漠視文化的保存,便使書店街頓失特色,因而,政府和民眾皆須以智慧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公民記者 陳芊妤 台北市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