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在古道學歷史-景美在地故事:「中埔山」

2017/12/20 19:20
5,062次瀏覽 ・ 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在古道學歷史-景美在地故事:「中埔山」

「淡蘭古道」,指「淡水廳」到「噶瑪蘭廳」 往來的道路。淡水廳追溯至清雍正(1723年),台灣原有的「一府三縣」擴編為「一府四縣二廳」。淡水廳治設於竹塹(新竹市),涵蓋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等地區,與宜蘭為界。

淡水廳成立,象徵著台灣由南向北推進發展的歷史。至嘉慶初期台北盆地大致開墾完成,於是漢人深入宜蘭等番地。嘉慶元年(1796),吳沙率領漳、泉、粵等漢人開墾宜蘭,據點在頭城,此為漢人拓墾宜蘭的開端。之後漢人與住民的衝突不斷,嘉慶十七年(1812),正式設立噶瑪蘭廳。

「淡蘭古道」,貫穿北台灣人文近代史的樞軸,依序由北中南三路演化。北路最早,從萬華、 松山、南港、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中路從汐止、平溪、雙溪,到宜蘭外澳;南路從文山、深坑、石碇、坪林,到宜蘭礁溪。其中南路的距離最短,年代最近:約略於道光年間百姓就自行開墾,光緒時期劉銘傳正式拓寬;此正是北宜公路的前身。

「中埔山步道」,淡蘭古道南路進入台北盆地的要衝。

安溪人來台最早落腳於文山一帶;茶文化引進坪林、石碇、木柵等地區,有茶路古道之稱;並由於地勢平緩,堪稱當時的高速公路。

2007 年,一度面臨都市開發的中埔山,在作家劉克襄、朱天心等社區居民奔走;以建構「城南綠廊」為夢想,成立「台北市中埔山步道協會」,為未來連結週邊的內埔山、福州山、蟾蜍山、富陽公園等綠地,形成完整的捷運綠色廊道,並留下可貴的生態棲地而努力,終於免除一場浩劫。

106年12月15日,文山社大「景美在地故事」教學,於淡蘭古道中埔山紀實。

文山社大 公民記者 默壺 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