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迷霧追蜂

2009/06/18 22:49
9,343次瀏覽 ・ 2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迷霧追蜂】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陳忠峰
 

 許多人總覺得,環保的議題,離自己太遠,其實從生活中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可以著手的環保行動,以吃東西來說,選擇當季當地食材、友善環境的蔬菜。這次我們要提醒大家愛惜食物、不要浪費,能吃多少就點多少。透過食物管理,不但吃得健康也能避免食物浪費,畢竟食物要能生產出來,要消耗水和其他的資源,在現今富足的社會,一般人很少會去想到食物有多珍貴...

我們的島

首播:2009-06-22(一) 22:00
重播:2009-06-27(六) 11:00

內容

 從卵、幼蟲、蛹、成蟲,歷經完全變態之後,慢慢咬破巢室的封口,這隻工蜂使勁的鑽出來,牠的一生大約只有45天,從這一刻開始,牠已經被分配了工作,從清理巢房、照顧幼蟲、興建巢房、守衛家園到外出採蜜,牠都必須一一擔任,直到生命的盡頭。

 在蜂巢中,還有體型略大的雄蜂,與有著長長肚子的唯一蜂王, 蜂王一天可以產下1500到2000個卵。這種小小的昆蟲,在自然界中身居要角,當繁花盛開,就是牠們最忙碌的季節,外勤蜂會在離巢半徑三公里以內的地方,採集花蜜與花粉,牠們是重要的授粉生物。

 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的陳裕文教授說,全世界蜜蜂屬只有九種,需要依靠蜜蜂授粉的植物卻超過三萬種,一種生物對三萬多種的植物,蜜蜂在地球上擔任支配者的角色。 

 蜜蜂分工合作,建立起嚴謹的社會結構,在地球上順利繁衍了二千五百萬年,但是這套生存系統,在近幾年現卻出了失序的現象。從2006年開始,歐美等國家的養殖蜂群大量離奇失蹤,

擔任蜂窩基礎工作的工蜂神秘消失,蜂窩中的蜂王與幼蟲得不到照顧與食物,整個蜂群崩解,衰敗滅亡。這個現象被命名為蜂群崩解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簡稱CCD。這個離奇現象蔓延歐美、中國、澳洲,連鄰近的日本也開始出現CCD現象。

 國內近幾年雖然有蜜蜂數量減少的現象,但還沒有到達CCD的程度,不過,蜜蜂的體質,似乎變差了。

 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陳裕文教授說,很多蜂農反應,蜂群越來越難養,越冬季節蜂群也出現莫名滅亡的現象,台灣蜜蜂減少,是不爭的事實。這會是CCD的前兆嗎?目前國際上認為CCD現象是多種原因引發的,導致蜜蜂迷航或無力返回蜂巢,可能原因包括農藥、基改作物、蜜蜂病蟲害、營養失調、氣候變遷、甚至電磁波等等,國內雖然沒有明顯的CCD現象,不過已經有學者著手研究導致蜜蜂衰竭的因子,試圖尋找解決之道。

 這種蜜蜂殺手,叫做蜂蟹?,牠是蜜蜂原本就有的一種寄生蟲,寄生在蜜蜂的幼蟲、蛹和成蜂身上,是全球養蜂業最嚴重的敵害,也是國外研究CCD的首要目標,牠不但會吸食蜜蜂的體液,還會傳播病毒,甚至造成蜜蜂的免疫力降低。這個惱人的大麻煩,目前國內只允許蜂農使用「福化利」這種藥劑來防治。但是使用單一藥劑,萬一持續提高藥劑濃度,容易產生抗藥性的問題,陳教授與學生發展出運用天然物質的新做法。

 蜂蟹?的防治找出了新方法,其他的蜜蜂病蟲害卻還是問題重重,另一個受到關注的蜜蜂衰竭因子「蜜蜂微粒子病」,也是原本就存在蜜蜂身上的病害,病原是真菌,真菌分裂繁殖之後形成孢子,主要感染蜜蜂的中腸,染病的成峰在外觀上沒有任何明顯症狀。感染微粒子病的蜜蜂會拉肚子、體力衰竭,而無法回巢,也可能因為體力極度耗弱而影響歸巢的導航能力,病危害嚴重的話,還會使蜂群整巢滅亡。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蜜蜂本來就會遇上的病蟲害,人類的作為,也深深的影響著牠們。蜜蜂在農業體系裡扮演授粉的重要角色,如今農業的運行機制卻可能成為傷害蜜蜂的殺手。一種農民常用的類尼古丁新型農藥「益達胺」,國際上認為與CCD有關聯。台灣大學昆蟲系的楊恩誠副教授透過實驗,發現到這種藥劑對成蜂的行為會有影響,如果中毒,蜜蜂來回於巢與花之間的時間就會延遲,劑量大於60ppb就很明顯看出來會延遲30分鐘。另外,針對幼蟲的實驗,發現即使滴入高劑量的益達胺,幼蟲也能順利羽化,外觀上一切正常,但是卻失去了學習能力。

 而陳裕文教授則是希望了解另一種新型農藥「百利普芬」,這是青春激素型的昆蟲生長調節劑,主要用在園藝植物上,因為單價高,使用上不算普遍,雖然百利普芬對蜜蜂的成蟲不會有致死的效應,但是對蜜蜂的成長,顯然有關鍵性的衝擊。當幼蟲的食物含0.1ppm的百利普芬,工蜂可以羽化但翅膀會發生畸形,含1ppm幼蟲化蛹後會變黑死亡,當藥量提高到10ppm,幼蟲就無法化蛹。

 顯然,新型農藥對蜜蜂的影響,從幼蟲階段就已經開始,而這些效應對整個蜂群來說,是相當大的危機,目前國內現行的農藥使用管理,只要不會導致蜜蜂立即死亡的,都是合法用藥,對這些研究的新發現,還沒有管理做法上的調整。

 根據估計,人類的食物有三分之一來自開花植物,這當中有八成的作物仰賴蜜蜂授粉,還有許多野生植物也需要蜜蜂,台灣有許多種瓜類的種植仰賴蜜蜂幫忙,如果蜜蜂不見了,不只是蜂蜜的產品供應出問題,連蔬果也將受牽連,甚至讓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國外飼養蜜蜂大都採用粗放式管理,蜂農把蜂箱擺到田間,幾個月後再去收蜂箱,台灣則是採取集約式管理,蜜蜂的一舉一動,蜂農都瞭若指掌,一旦蜂群出現問題就立刻處理,雖然國際上認為可能導致CCD現象的因素,台灣也都有,或許這樣的管理方式,就是目前還沒發生CCD的原因,但是目前台灣的大環境,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與農藥使用,已經越來越不利於蜜蜂生存。

 CCD現象何時會蔓延到台灣沒有人知道,可以確定的是,要降低CCD的威脅,除了找出CCD的發生原因對症下藥,維護大環境的健康也是當務之急,當環境健康,蜜蜂自體就能產生堅強的抵抗力來面對病蟲害的威脅。蜜蜂的遭遇,發出了環境健康的警訊,警訊背後,是人類反省對待環境方式的重要課題。

側記

 蜜蜂也是會生病的,只是人們對牠們的了解也許還不足夠,人為飼養的蜜蜂因為有經濟價值,所以有蜂農和學者們小心的關照著,那生活在野外的蜜蜂呢?當人為飼養的蜜蜂因為環境問
題而出現衰竭,野蜂的情況又如何呢?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