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對「毋忘在莒」的誤解

2017/09/12 10:52
2,76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最近為了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所占比例問題,引發很大的爭議。我是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要從語文教學的目的去尋找答案。像美國國民教育的英語教學,就很強調對讀寫能力的提昇。我國似乎還沒有一套通用的漢語讀寫能力檢定制度。

成語和唐詩算是漢語的精華。一句簡單的4個字成語,常常可以代表千言萬語。我覺得國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成語,至少避免錯誤解讀和誤用。

學生時代,國文老師沒有說什麼,反而是歷史老師覺得「毋忘在莒」運動很奇怪。故事原本出自春秋時代,齊國發生政變,齊襄公被殺。齊國大夫飽叔牙保護公子小白去莒國避難。後來小白有機會回國即位,變成齊桓公。在一次酒宴中,飽叔牙用「毋忘在莒」勸諫齊桓公,不要忘記當年在莒國避難時的苦難日子。提倡「毋忘在莒」運動的人,則似乎把故事混淆成戰國時代的「田單復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