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愛媽的不歸路 動保的漫漫長路

2017/08/17 20:56
5,724次瀏覽 ・ 10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照片

書名:《狗媽媽深夜習題: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

作者: 林憶珊(採訪、紀錄)

攝影:沈怡帆、傅翊豪

出版社:無限出版(2014年)

講座:走進書店,一起夢想系列講座-狗媽媽深夜習題

時間:2017年7月22日(六)14:00-16:00

地點:永楽座書店,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21弄6號

主辦單位:永楽座書店、社團法人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

主講人:

林憶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

張嘉如(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

Coca(救助流浪動物的愛媽)

照片

初次聽到「愛心媽媽」這名詞,容易讓人想到學校的導護媽媽,或是慈善團體的義工媽媽,付出「愛心」的對象是人類,稱之為「媽媽」是因為有年紀或有兒女。而在動物保護這個領域,也有一群「愛心媽媽」,她們不一定有兒女,年紀從30到80歲不等,大多有自已的收容所,長期救援流浪貓狗,並且大量收容照顧。

對於這些愛心媽媽或愛狗人士,社會大眾可從新聞及社群媒體得知訊息,通常不是什麼好消息,例如貧病交迫、土地糾紛、受災損毀、被迫搬遷,甚至有「動保蟑螂」利用愛心斂財。在動保圈,同溫層的人多少都接觸過愛媽,不同溫層的人則需要更多資訊,閱讀《狗媽媽深夜習題: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是一條捷徑,帶領讀者進入這個「愛心或瘋癲」的世界。

 

照片

(從左至右:Coca、張嘉如、林憶珊)

林憶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在大學時代,到建國花市想要領養一隻狗,結識了送養狗兒的愛心媽媽,從此展開相知相惜的緣分。受到愛媽感動的林憶珊,自己也投入動保行列,到處幫忙抓貓狗結紮、醫療、送養等,她的碩士論文更以此為主題,介紹10位愛媽的故事,2014年出版成書,獲得許多迴響。

張嘉如(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在美國定居、教學,但也關心台灣的流浪動物處境。她從林憶珊的論文得知愛媽故事,也把這些情況作為講學內容,讓美國的學生和聽眾們了解。愛媽Coca救援流浪貓狗十多年,目前住在新北市某山區,自己搭建收容所照顧50多隻貓狗,她的生活完全與牠們結合,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這些毛孩子。

這三位講者一起參與講座,透過對談和問答,為聽眾介紹愛媽的緣由和處境,而台灣多年來流浪狗貓的問題,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管是棄養、放養、走失的貓狗,只要沒絕育就會自然繁殖,而寵物和廢棄物的差別,就在人們的一念之間。

 

照片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

 「愛心媽媽其實很怕出門,出門就會看到可憐的貓狗。」林憶珊認為投入動保就是一條不歸路,沒有辦法回頭,因為打開了一扇門,對於動物的苦難無法視而不見。然而,許多愛媽的負擔已超過能力所及,人與貓狗反而陷入更大困境,一般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更加不能理解。

愛媽的作為不是愛心或瘋狂就能解釋,背後有許多因素和環節,正如同林憶珊所說:「她在承擔社會上流浪動物的問題,她在承擔這些棄養者,她在承擔這些虐待動物的人,她在承擔政府執法的不落實,還有那些不良飼主、還有那些繁殖場。」確實,因為這些不負責的人造成了問題,為何要愛心媽媽來解決?做得不夠妥善就是不自量力嗎?「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解決你手上的那隻狗,她們要這麼累嗎?」林憶珊問道。

 

照片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張嘉如)

身為文化學者的張嘉如,經常會做影視分析,她舉了三部電影做為範例,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角度表達動物議題,分別是台灣的《十二夜》(預告片)、土耳其的《愛貓之城Kedi》(預告片)、中國的《三花》(連結)。張嘉如認為影像具有強大力量,要如何讓國際看到台灣、讓社會關注動物議題,她的建議是:「如果我們把愛媽拍得很感人……你繞一圈回來本土的話,大家就會開始重視這個議題。」把愛媽的故事帶到國際上,將有助於提升本地的問題,讓民眾重新檢視人與動物的關係。 

對於台灣有這麼多流浪貓狗的現況,張嘉如認為動物事件不只是動物事件:「這是人的問題,這是我們人的教育、我們人的價值,在這個社會裡出現的一個很大、很根本的問題。」她覺得台灣的孩子都很有童心,可惜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流失,「可能是升學壓力還是我們教育,遏制了生命的一種創造力和關懷……所以生命尊重這個概念,從小要開始做起,所以這也是家教,也是整個社會的教育的一個問題。」

 

照片

(愛媽Coca)

不是每位愛媽都住在自己的收容所,比較常見的是住家和收容所分別在兩處,Coca則是跟貓狗一起生活的愛媽。她在山上搭建的狗園,每當大雨就會淹水,還可能造成土石流,各種蛇鼠蟲類都會出沒,如此克難的環境,她仍堅持與貓狗同在。為了安全起見,她出門時會關狗、鍊狗,也正因如此,她不敢出門太久,怕牠們會太冷、太熱、飢渴等等。她說自己很多年沒有一覺到天亮了,因為只要有一點聲音或動靜,她就要起床仔細巡視,確定貓狗們都平安無事,那種緊張、擔憂和壓力,不是旁人所能了解的。

除了自己的狗園,Coca也會在外面做餵養、救援、絕育等,她車上隨時帶著各種工具,眼觀四處、耳聽八方。但是這麼做了許多年,她深刻體認到確實救不完,因此她常會支援動平會的活動,包括載運物品、傳達貓狗知識、跟民眾分享她的動保經歷。Coca感慨的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宣導,我從前線救援的,退到幕後這邊做宣導……第一線救援做了十來年,它的成果不大,所以說教育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照片

三位講者都提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強調各種宣導的力量,畢竟救援和收容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林憶珊認為:「當整個環境越來越友善的時候,不會只限於這群人救狗……救到耗盡所有的心力、金錢、跟時間。」動平會針對孩子做動保教育,也正是因為相信這一點,當整體環境對動物變得友善,每個人能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包括領養不棄養、尊重生命、包容萬物等。

對於關心動物的人來說,動保這條路很辛苦、很漫長,需要長期不斷的耕耘,推陳出新的發揚理念,盼能成為社會主流價值。對於愛心媽媽來說,每天醒來也是貓狗、睡著了還是貓狗,只希望有那麼一天,流浪貓狗不再到處可見,讓愛媽這個名詞成為歷史,讓這條不歸路走到柳暗花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