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桐花笑、苦楝哭?

2009/05/22 17:18
7,241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照片

苦楝

桐花笑、苦楝哭?(客家公園好好做聯盟)

在各地桐花節的推波助瀾下,五月雪成為極鮮明的客家文化象徵,二十日舉行動土儀式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也預計植入數十棵油桐樹,但現存苦楝、烏?等同屬客家植物卻遭到移除。目前北部滿山遍野的油桐花,已是認識客家文化的觸媒,雖不必因其殖民史的陰暗面而除之,但也不該成為客家文化的唯一元素,公園應呈現多樣風貌,而不是繼續強化刻板印象與偏見。

客家崇敬在地自然環境,呈現審慎利用珍貴資源的族群風格,「靠山吃山」的茶園與梯田即是適應山川的人文地景。現地僅是小丘並無自然流水,若硬把它從山坡地搬到平地複製,違背自然的代價得運用水電資源,即便部份由建築物雨水蒐集系統補充,並架設風力發電機來做碳平衡,也讓人覺得多此一舉,耗資數千萬元的反面教材,恐怕將陷客家文化於不義。前幾年房地產市場興旺,許多鄉間老樹被建商挖來都市做造景,油桐花絕不能再複製這樣的災難。

根本來說,文化最好是讓民眾到原鄉去體驗,而不是懶得走出都市,玩玩幾件樣板就以為瞭解客家;在各地陸續興建了客家文化館之後,台北市客家公園要如何凸顯特色,分擔什麼樣的角色,都是在硬體建設之外必須詳加規劃的。展現都市客家移民的生活是一個途徑,彰顯敬天地、護老樹的客家文化,更能將傳統文化搭上最新潮的樂活價值,很遺憾的是目前的設計卻是背道而馳。

照片

都市叢林之綠手指

在每個客家庄都有圍繞老樹的生活與傳說,若你登門拜訪客家鄉親,他也會先述說院內這棵樹是哪代先祖囑咐要好好照顧。但客家公園約移植一百五十二棵樹,約佔總數三分之一,再移入上百棵樹;將樹木如此大風吹,雖然不死也殘肢斷腳,只能暗自哭泣,依附而生的貓頭鷹、老鷹、螢火蟲、蛙類、蝙蝠,更不是召之即來呼之即去。

兒童交博館竹林彎道
舊鐵路拆除後的彎道旁,一叢茂密竹林頗有客家庄的味道,卻將剷除後擇地另種,親子在兒童交通博物館的歷史記憶完全被抹除。若尊重原有的空間脈絡來作設計,將銀合歡等高侵略性物種整頓移除,保留相思樹等部份平地林相演替的軌跡,就是現成良好的生態教室。

照片

天然生成之竹林

最近春夏之交開滿粉紫色小花絮的苦楝,因諧音「可憐」且冬季禿光宛如死樹,在平地聚落不討喜而愈來愈少見,客家庄卻認為落葉是「刻苦耐勞」而幸運留存。客家公園的興建,尚未進行樹木保護計畫的審議,幾棵苦楝卻已被鋸斷枝幹。

另幾株烏?,雖然和油桐一樣是從中國大陸帶過來的,它的葉子是客家染布不可或缺的黑色染料,這些林林種種的民俗植物,從頭到腳皆有用途,只要好好保護它們,公園落成時就能馬上做客家文化的活教材。

烏?葉子是客家黑色染料
老祖宗崇敬自然的智慧不能忘記,我們不該因為短短百年的科技進步,就變得狂妄自大。只要原地保留形態良好的樹群,就能將生態與客家文化作結合,何須好大喜功地耗資六億,用假山上的茶園與梯田來展現並非專屬客家的文化。在市府強勢動工之後,才準備啟動樹保計畫的審查,姑不論行政程序違法爭議,只要樹保委員能夠開拓性地將樹木群落指定為受保護樹木,開發單位就必須進行變更設計,開啟一個文化與保育雙贏,讓客家公園好好做下去的契機。

照片

園內三棵受保護的竹柏

「客家公園好好做聯盟」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akkapark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