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文化館 眷戀十餘載
眷村,在台灣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老一輩的軍眷中更有著不可抹滅的回憶,那些用竹籬笆為建材圍成居住環境的眷村,散布在全台各地,形成台灣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是時代變異,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老舊眷村面臨被拆遷的命運,但是如果想了解當時的生活與故事那該怎麼辦呢?
位於高雄市左營區的眷村文化館,前身是海勝里活動中心,在更之前則是海光三村的診療所,這塊地曾經是海光三村,勝利新村,四知十四村三個眷村的聚落,在國防部的眷改條例通過以後,便把這塊空地拿來設置眷村文化館,館內收藏許多眷村的文物及史料,現場也有導覽人員訴說這些歷史的由來,更可以穿上當時的軍服,體驗眷村生活的感覺。
駐館人員張自強先生:「對於其他不是眷村的同胞們,就是我們的國民的遊客們,是希望說,在當年如果沒有跟眷村子弟,或眷村居住的住民們有所接觸的話,他可以透過這個館,館內現有陳設的文物,給他們帶來一些在文物上的介紹,還有當時一些眷村居民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隨著都市文明潮流的演進,眷村文化在時代脈動中逐漸被淹沒,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要保存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必須經由多方面的努力經營,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但絕對是件極重要的事。在推動眷村改建政策時,應該要同時重視眷村文化的保留,把這屬於台灣獨特的眷村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而非讓其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記者林義鈞 高雄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