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6台南大地震 維冠大樓後續報導

2016/12/19 22:40
6,568次瀏覽 ・ 2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0206之後

照片

 (圖:維冠大樓被震得幾乎全垮的情景         來源維基百科scouT7攝)

                                                                             

        2016年2月6日上午3時57分於台灣南部發生芮氏規模6.6的地震,震央雖然是非自有公在高雄市美濃區,但是最大震度卻在台南市新化和玉井區,達到7級。與同樣發生於南部的1964年台南白河地震和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的規模類似 。有學者指出,此次地震可能為「雙主震」,美濃主震後觸發了台南的第二主震。這可以解釋台南市震災比美濃嚴重。但氣象局以間隔僅4秒為由,認定是同一地震,並在3月6日的報告中修正此次地震為6.6。此次事件為臺灣在二戰後繼1999年集集大地震以來傷亡最嚴重的地震,並造成臺灣有史以來最多人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罹難。(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當時正值農曆新年期間,是除夕的前一天,是家人們團聚的日子,但一場地震,震碎了災區許多人的家園,帶走了無數寶貴的生命,那一夜,哀號聲與呼救聲傳遍了夜空,一條條人命壓在瓦礫堆底下,孩子們惶恐的眼神,再也等不到父母的擁抱,再也沒有家人團圓的身影,這一夜,成為臺南人心中永遠的。受南台灣大地震劫難最嚴重的台南維冠大樓舊址,現在已夷為平地,填平的地基搭建起神壇,圍籬外的柏油路也搭起罹難者的靈堂,遠在三條街外便可以看到擺滿滿的遶境供品,這樣的場景彷彿訴說著人、鬼、神,同為這場悲劇共同哀悼。 以前住戶人來人往的嬉鬧、鄰居們互相寒暄、學子們上下學的畫面,如今變成過眼雲煙!

                                                                           

照片

                                                                                        (維冠現貌圖                                               吳鎮宇攝)

 

怵目心驚的災難統計 死亡117人                             記者翁欣儀整理

 

       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摧毀了不少台南人的家園,台南市政府在五月的最新統計,地震導致501位民眾因輕重傷住院,死亡117人,傷者分別送往永康奇美醫院及成大醫院等十一間醫院醫治。建築損毀分別在幾個區:永康區的維冠金龍大樓幾乎全垮,歸仁區旺林飯店大樓傾斜、幸福大樓的話樓和二樓整個塌陷被壓扁,新化區京城銀行大樓傾斜且鋼筋毀損,玉井區近60棟房屋倒塌和玉井國中校舍部分損毀。據教育部統計,此次地震總共造成39名學生罹難,以及29名學生受傷,令人惋惜!

       媒體報導,臺灣地震科學中心主任馬國鳳與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教授宋德濡由數據分析,推估本次地此次地震為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擠壓所引發,台灣西南部原本就是複雜的破碎地層,此次震源是美濃旗山一帶的盲斷層。強震造成嚴重傷亡,各地民眾捐款湧現,台南市政府統計,0206震災捐款專戶收到來自各地民眾與其他企業的愛心捐款共計約42億。台南市政府對經費的運用分配:其中有5.8億用於發放地震災害慰問金,2.2億用於補助維冠大樓、歸仁區幸福大樓、東區大智市場的受災戶,有1400萬的慰問金發放給15歲以下少年與兒童的身故但未受理賠的家屬,2300萬用於補助因為大地震而受損的危險建築,市民住宅若危險想要申請補助津貼,必須先送台南市政府工務局進行評估審核,通過後才能執行。

        地震倒塌造成嚴重傷亡,罹難者中有十名是學區崑山國小的學生,是死亡學生最多的學校。校方啟動輔導機制,安排專人對有罹難學生的班級進行心理輔導,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況,協助孩子走出陰影。張老師基金會也提供「靜、說、思、想、求」5個小撇步。張老師基金會指出,接觸大量災害新聞時,很容易難過和驚恐,因此要先安穩學生的心情,誠實向孩子簡單扼要地描述事件,並試著找出雪中送炭、相互關懷等正面溫暖的訊息,同時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從事件中獲得經驗;如果孩子仍產生心理壓力,家人可撥打1980專線,尋求專業醫療輔導及張老師協助輔導。若有因為這次大地震而生活困頓的市民,可以向社會局提出要求評估,通過後可以申請急難救助金、短期生活扶助、照顧補助。如果是在地震前購屋且未還清貸款、因為強震而失去親人的民眾,也可向政府申請補助津貼,一切經費都由社會救助金專戶0206震災捐款提供,洽詢電話06-2991111。

       有關震後民眾難免有心理不適的狀況,台南市政府極其重視,提供衛服部嘉南療養院和成大醫院來進行心理諮商及災後創傷症候群等治療,因為許多的災民或是搜救隊、醫護人員在整個賑災過程都可能會發生,它包括四種主要症狀:1.重新經歷災難經驗。2.逃避災難相關之人事物。3.負面情緒與想法。4.過度警覺。有些高危險群可能仍須留心關懷,包括:女性、老人、過去創傷經驗未緩解、失親、受傷、災後新的心理社會壓力等

 

送行者陳修將:未曾見如此人間煉獄                            記者吳鎮宇採訪報導

照片

圖:陳修將(左一)探訪家屬          陳修將提供

      陳修將在206地震後兩天,穿梭在太平間陰暗的長廊,時而給其他遺體修復師建議、時而慰問家屬,時而也得親力親為幫遺體恢復生前最完整的體態,看著擠滿太平間等著他去修復的遺體,每具大體都支破碎,他留下了男兒淚。 面對過澎湖空難,面對過高雄氣爆,但是這麼慘烈宛如人間煉獄的情景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手中的針線沒有停過,臉上的汗水和著淚水,維冠大樓倒塌的第一天開始便不再闔眼,心裡想的都是該怎麼調度人力,有什麼是能夠為往生者服務的,到了災後第9天全部的大體都順利幫助完成,從陰暗的太平間走出來,他的第一句便是:「盡吾等力,圓汝等身,我們終於完成使命。」這句話感動現場民眾,「他」是遺體修復師「陳修將」。 

         陳修將,76行者理事長,嘉利寶生命事業中區負責人,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很多人都問他遺體修復工作會不會很恐怖?有沒有發生過靈異事件,他笑著說:天底下哪有這麼多靈異事件,如果你在幫客戶修復大體時旁邊就是站著客戶你還敢繼續做下去嗎?倒是有多次感受到往生者帶他入夢,往生者帶他重回案發現場讓陳修將知道他是怎麼過世,聽起來很玄,但也啟發出感同身受,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往生者回復到生前的榮貌。陳修將說:遺體修復師及殯葬業者,如果沒辦法把往生者當成家人看待,便很難服務到最好。用心與堅持讓他創辦76行者遺體修復師團隊,為何以76命名?陳修將說:大家想到澎湖空難有48人死亡,加上高雄氣爆28人死亡,兩者加總起來等於76人,才用這個名稱命名。行者是採用英文「monk」,僧侶或修行者的意思,來砥礪自己,他強調「我們單純只是行善」。

      記者問:那這個團體有沒什麼目標呢?陳修將停了一下,臉上也看得出有一絲愁容。他說:大家對於殯葬業與遺體修復有很多忌諱,或者不認同,認為處理遺體時身上都會帶著晦氣,有時候參加喜宴還會被嫌說不乾淨,這職業的歧視是很嚴重的,他想要改變大家對於遺體修復師的想法,便開始從身邊的客戶開始著手。他開始在遺體妝容程序做很大的變革,會對往生者對話,例如說一些較親暱的稱呼,像是奶奶我幫你擦手這類的,讓家屬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專業以及喚起家屬當初對於父母親的愛。陳修將感嘆很多人因為工作而疏忽家裡的父母親,父母過世後才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台灣人說:生前一粒土豆,贏過死後拜一顆豬頭。這句話讓他真的感觸很大,這是除了要讓大眾了解我們這行的工作內容還有破解迷思,76行者來讓大家知道了解他們,不過很感謝台南殯葬工會理事長,當初要不是他的說服他他也沒像到媒體的力量會這麼強大。

      怎麼會從事這行?陳修將說:小時候就很愛法醫相關的東西,看到「楊日松」法醫辦案覺得相當厲害,能夠找到小細節去破大案,讓他從心裡佩服不已,不過因為小時候的叛逆讓他一度走上歧途。小學五年級曾跟著外面的小流氓到處鬼混,說到這邊陳修將捲起西裝袖口,露出半截手臂,竟然是大片刺青,他說這些是年少輕狂的記憶。國中畢業便不再讀書,開始跟著黑道混,年輕的他體驗到紙醉金迷的生活,身旁的錢源源不絕,讓他有更多離經叛道行為,開始經營不法場所,各式各樣的生意都接觸,直到有一次被抓,入了監服刑,他開始不同的人生。

        那時候,他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開始有了反社會思維,他覺得我靠自己辛苦賺錢有甚麼不對,他幫助在法律管不到的地帶執行正義,有甚麼不對?許多的疑問不斷在身邊環繞,幸好出現了一位老師,改變了他,那位老師給了陳修將好多本書,其中包括了佛經,當打開佛經的那一刻開始,世界已經截然不同了,陳修將開始閱讀佛經,也開始拿起那生疏的筆抄佛經,就這樣反覆閱讀一個月,他的疑問全部破除了,後來他跟著那位老師學習文學,學習做人。他說:在他最無助,當全世界都不屑他們這群廢物時,只有這群老師運意幫助他們,他很感激他們,我也很自豪自己是老師的得意門生,出獄後不再犯案,還能夠去幫助別人,他的老師覺得一切都很值得。陳修將還說他獲得許多詩的獎項,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會怎樣?如果照著一般人的經歷升學出社會然後當個上班族,說不定無從去了解怎麼樣感同身受,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去做這樣的服務工作,他的經歷給予他很大的力量,因此他還是會再過一次同樣的人生。陳修將浪子回頭、金不換,當人生轉折只看得是自己能不能夠去把握,佛說:剎那即是永恆,便是對陳修將人生的註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