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0206之後:消防篇 憶強震 救災消防人員:「是個惡夢」

2016/12/19 23:36
2,99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0206之後:消防篇

                                                        憶強震  救災消防人員:「是個惡夢」                         記者馮柳萍採訪報導

       2016年2月6日,不平靜的小年夜,一場地震震垮無數個家庭,117人死亡,551人受傷,是1999年集集大地震之後傷亡最嚴重的地震。那一夜,尖叫與哀號聲劃破天際,台灣人的心徹底碎了,留下親人與獲救者數不清的悲痛。

      離維冠大樓最近的消防分隊永康消防分隊與復興消防分隊,接到倒塌的報案電話,分別從南邊與北邊進入,看到第一眼的那一秒除了震撼,沒有其他的形容詞,楊奇樺消防員表示還是無法忘記當時的景象,但救人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沒有太多的情緒,架起梯子、戴上裝備,先把看到的人救下來,擔心餘震的狀況,必須跟時間賽跑,拖得越久,自己的安全也會陷入危險。進入南區的復興消防分隊提到,不僅要跟時間賽跑,還要對抗不利條件─淹水、瓦斯外洩,南區因為水管破裂,導致救援不易,必須以人試水的高度,確認消防車是否能進入,加上水流過大,水位持續升高,現場的瓦斯管線也因為地震導致移位,第一時間只能立刻通知把水跟瓦斯切掉,以免出現更多危險因素,四點進入搜救現場、六點逃出來待在高處的人都已經救出,接下來就是體力與毅力的考驗。

       當看到的人都救下來時,接著搶救被建築壓住的人,復興消防隊員林矩慶說「那個小孩沒有頭,衣服上還留著腦漿的味道」,回憶當時「那時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家三口,爸爸是輕微的受傷,但七歲的小孩被倒塌的樑柱壓到腳和左手,臉色非常慘白,根據經驗應該是當場死亡,把周圍的磚瓦都搬開後,發現右邊頭皮掀開、頭蓋骨碎裂、腦漿溢出,他的媽媽當時就在他旁邊,卻被梁柱隔開看不到自己小孩的狀況,手上還殘留著白色腦漿的液體,因為無法第一時間就移開所有障礙物,所以以垂掛的方式,讓一個人在下面接小朋友,小孩放到我手上時,頭的位子是空的,他沒有頭。」,那是救災的第一天,那個畫面久久無法散去,腦漿與血液的味道經過了一個月還殘留在消防衣上,無法洗掉。

       台灣國際菁英搜救協會理事長─張斌說,其實當時真的害怕,事情過了這麼久,有時晚上還是會睡不著,還是會夢到當天的狀況,那就是個家屬的噩夢。

照片

(圖:台灣精英搜救隊隊帽       何順興攝)

 

 

 

撬開瓦礫看見救不回的小天使

                                                             林宗毅:這場地震震碎南台灣人民的心                            記者陳亭羽採訪報導

 

       台南市復興分隊分隊員林宗毅,憶起2月6日凌晨3時五57分發生的規模六點四大地震當時的情境彷彿還歷歷在目,當主震搖完的那一刻,所有在消防隊的人迅速集合準備上街巡邏時,接獲民眾報案維冠大樓倒塌請求支援,帶上消防車上簡易的破壞器材及雙節梯火速趕往現場。維冠大樓整個傾倒在平日車水馬龍的永大路上,地面因水管破裂而水深及膝,現場呼救聲四起,消防員們紛紛搭上雙節梯,從可看見可聽見的先做搶救。

      微弱的救命聲傳進林宗毅的耳裡,尋著聲音他找到一名中年男子,經過判斷發現他正為頭下腳上的姿態,如果不趕快搶救立即會有生命危機,男子敘述著他的小孩與妻子,林宗毅想像著他們家可能的空間圖,繼續往前突破,看見不知道是腳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此時一名女子的聲音正回應著他,她正是中年男子的妻子。

         林宗毅和他的夥伴利用簡易的破壞器材,控開層層的瓦礫,只聽見女子的聲音越來越近,「當撬開那層瓦礫時,白色像是豆花的液體濺上我深色手套清晰可見」,女子用盡力氣的哭喊著,那是她一直抱著死守的孩子,才七歲他已經到天堂去當小天使了。女子與中年男子依序被救下來,送進不同的醫院接受搶救。對消防員來說,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是什麼樣的情緒,更沒時間去發洩這些情緒,在搶救的過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個人的生命,他們只能在過程中不斷的調適自己,即使事件過後那些味道與感覺仍深深存在著,但透過政府與醫院的結合,他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出口。

       林宗毅說,這場地震震碎南台灣人民的心,在這原本是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的時刻,卻讓他們從此天人永隔,生理上的傷口總有癒合的一天,但在心裡上卻難以抹滅。他認為,在這場人類與大自然的戰爭裡,只能不斷的從挫敗中學習,透過平時的宣導與教導,在災害發生當下才能冷靜處理面對。

照片

(圖:林宗毅正說明當時的情境    何順興攝)

 

 

 

 

 

                                             遇強震躲黃金三角 林金宏:錯誤觀念                                  記者何順興採訪報導

 

        消防署前災害管理組組長林金宏在地震當天就在臉書分享,「強震來襲時建議躲在桌子底下,一來可以避免被掉落物打到、二來不會被翻覆的桌子壓到、三來不會被移位的桌子夾到。」很多民眾遇到強震腦袋中都會閃過一個念頭,就是躲在所謂的黃金三角,但其實這個觀念早已被大眾扭曲且失去它原本的意義。林金宏隨後補充「地震時,最容易造成傷亡的原因是被掉落物砸到,會掉落的物品不只是貨架上或櫃子裡的物品,天花板的水泥塊、破碎的玻璃等都會掉落並造成傷害,所以談地震防護,不能只從一個點去思考,必須通盤考量,『黃金三角避難空間』根本沒有考慮掉落物的問題。」

內政部消防署防震專區也沒有關於「黃金三角」的資訊,但都跟林金宏所宣導的觀念一致,遇到強震時都應該保持冷靜並躲在堅固的遮蔽物下,如有用火應當迅速關閉再去避難。

地震當下應該躲堅固桌下

      永康消防隊隊長楊奇樺表示「小時候大家常接受到的觀念就是,地震第一時間就是要去打開大門,目的在於怕門變形而之後逃生不便,但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他繼續補充「之前日本地震的時候,很多監視器都拍到在地震當下,打開的門還是會繼續搖晃然後就關起來了。所以特地去打開大門的這個動作就沒有任何意義,還浪費珍貴的避難時間,讓自己處於更大的危機之中。」楊奇樺最後也提出結論,地震當下如果在室內應該就地找掩蔽物,不隨意逃竄,最好是找堅固的桌子底下,並找東西保護頭部,等到穩定下來後才往空曠處避難。

     最後楊奇樺也提到,日本在災害應對這方面的教育就紮實的很多,除了定期的舉辦消防演習與講座之外,也從小就灌輸當大型災害發生時應該往哪去避難的觀念,這有助於人員控管以及增加生存率,也讓消防演習不只是流於形式。

照片

(圖:楊奇樺分隊長談防災觀念     何順興攝)

 

 

 

 

                                               市長賴清德:出動大鋼牙不是放棄生還者                              記者馮柳萍採訪報導

        今年美濃地震台南維冠大樓的救難行動,被熱烈討論的就是大鋼牙進入的時機是否洽當?當哭天喊地的哀號傳遍整個維冠大樓,有民眾大肆批評這次救援速度緩慢,但搜救隊長林宗毅表示「這次救援算是非常迅速」;市長賴清德則認為大鋼牙啟動時機值得檢討,「徒手救援固然對安全保障比較好,但也可能耽誤了其他待救援的機會」。

     大鋼牙第一次進入的時間是經過62小時救援行動後,考量現有可及空間、人力和設備都已到極限,才會啟動;第二次進入時間是2月9日,第四天,搜救已進入第90個小時,進行救援式破壞。台南市長賴清德難過表示,已到極限了,出動大鋼牙不是要放棄受困的生還者,而是要經由器具製造更大的救援空間;現場一共進入六台大鋼牙,分別進行開挖,只要一發現有生命跡象,就會立刻停止大型器具,以人力搶救。

       建築結構不穩、搶救工作的破壞儀器有限、大鋼牙是否進入、下雨等因素都導致搜救碰上狀況,相關搶救單位立場不同、態度強硬、與觀點不一樣都會成為每一步救援方式的變數,當時大鋼牙進入時機被熱烈的討論,市長賴清德質疑,消防署規定地震發生的黃金72小時後,才能使用「大鋼牙計畫」,恐怕延誤救人的時機;有民眾覺得,現在使用大鋼牙?上層還沒救出的民眾怎麼辦?另有民眾則反應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救壓在下層的受害者,竟然找不到入口進入,那就應該進駐大鋼牙,下面壓著的人就不是人嗎?災難過後,搜救隊張姓隊員提出看法,「這件事沒有對錯,立場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當然也不一樣,家屬的心情我們都知道,並不會責怪,政府的應變措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自己的家人還沒救出,不會有其他的心情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是人之常情」。

      對於這次的救災行動,賴清德表示,「此次經驗消防署本身要檢討,如果我們用大鋼牙有辦法把大體完整無缺地交還給家屬,就表示用大鋼牙是有辦法進行救援的,徒手救援固然對安全保障比較好,但是也可能延誤了其他救援機會,尤其是72小時之後」。消防人員解釋,大鋼牙是一種類似怪手的器具,不像怪手前面是「勺子」的樣子,而是像「攝子」的造型,是用「抓、咬、撥、分」的減重、減壓方式,有上而下,由外而內進行,創造新的救援空間,讓搜救人員能進入更深一個底層救援,不是傳統的怪手「打、撞、敲、壓」開挖。

照片

(圖:大鋼牙頭部構造  翻攝自網路)

照片

(圖上:Sunny正在現場等待指令救援       翻攝自搜救犬卡拉粉絲專頁)

照片

(圖右:卡拉正在瓦礫中搜尋      翻攝自搜救犬卡拉粉絲專頁)

 

 

 

 

 

                                                         搜救犬卡拉、SUNNY  聲聲喚起絲絲希望                      記者陳亭羽採訪報導

      搜救犬卡拉與Sunny,同屬於民間單位台灣精英國際搜救隊,在這次的震災幫忙上也不遺餘力。尤其是在搜救過程中仍負傷上陣的Sunny,也引起了大批民眾的關注,對於他在現場的吠叫,也成為了大家討論的議題。

有些人認為Sunny是因為腳受傷而膽怯了,說法眾說紛紜,對此台灣菁英國際搜救會理事長張斌表示「Sunny之所以會叫,是因為找到目標,受過訓練的搜救犬並不會因為害怕而發出聲音,牠們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傷」。在搜救過程中的Sunny在獸醫的協助下縫了十幾針後繼續上陣,救人的慾望超越了傷口的疼痛,這樣的情境感動了不少人。

  「培育一隻搜救犬,一個月花費至少要好幾萬,對一個民間單位來說其實很不容易」,理事長張斌表示在隊上大家各司其職,為了提供給搜救犬更好的空間,他們特地在台南安平蓋上一間訓練場,裡頭有一處佈滿了瓦礫堆,在瓦礫的下方有一個空間可以讓人躲進去,再由專業的控犬員帶著搜救犬以一人一狗的方式行動,以正向的獎勵方式來鼓勵牠們,對他們來說訓練就像玩遊戲一樣。對台灣精英國際搜救隊來說,自921大地震後,深感搜救犬深入於災區的重要性與不可或缺性,於是開始對搜救犬展開培訓計畫。雖然資源有限但他們至今仍努力延續精神,並為社會盡上一份心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