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手牽手 社區護老網絡緊緊扣

2016/07/01 21:59
3,664次瀏覽 ・ 2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6
檢舉

照片

7月1日忠孝29週年院慶開幕

忠孝院區為提供社區長期照護服務,特別成立了急性後期照護病房,

同時運用社區網絡團體的醫療健康捐贈資源,為病人醫療照護增添利器

照片

頒捐贈感謝狀

包括松山慈祐宮捐贈復健傾斜床,

病人可在床邊就地復健,松山慈惠堂捐贈智慧雲端健康管系統理組,

長者可接受肌力訓練,國際獅子會A3001區捐贈眼科精密儀器,

能早期篩檢早期發現長者視力問題,忠孝院區除提供醫療服務外,

更結合社區各項資源,提供社區民眾更多元的健康照護與服務。

照片

忠孝急性後期照護病房開運了貴賓剪綵

急性後期照護(post acute care, PAC),主要是對於有復健潛能的病人,

在病患急性醫療需求降低後,仍有功能缺損,無法直接返家實,

所需要的一種銜接出院與返家的治療模式。因應人口老化,

愈來愈多的病患在急性醫療後可能出現失能情形,將大幅造成對醫療體系

、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在急性醫療後提供整合性的照護,

可讓病人復健後能順利回到社區或家中,減少到長照機構入住的可能。

    急性後期照護病房另設有專屬復健用傾斜式病床,讓病人不用移位去復健室,

在床邊直接就可以做復健訓練,減少移位時跌倒的風險及人力照護需求。

傾斜式病床被動式的讓患者體驗不同角度時身體的感覺,及血壓、

心跳的變化,可以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使身體漸進式的承受重力,

減少臥床後產生的失能;另外在空間設計上加入高齡友善的設施;

如低櫃檯設計、走道二側雙層扶手,浴廁設有扶手與高低叫人鈴,

病房床頭照明直接與間接雙調式,病人休息時燈光不會刺眼,閱讀書報時光線充足;

也設有保護室,當病情嚴重有傷害自己或他人之虞時,提供保護。

照片

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

本病房的設計導入了高齡友善及無障礙空間的概念,並組成急性後期照護團隊,

結合復健科醫師及其他專科醫師、護理師、復健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

心理師及出院準備服務的人力與資源,提供跨專業團隊整合性的整體性評估及醫療照護

,忠孝院區積極配合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

照顧腦中風的病人,並配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衛專案計畫「失能者起飛的中繼站」

照顧髖關節骨折的病人,另外也收治一般有復健住院需求之病人,

使急性期後之失能及早恢復,減少病人長期失能風險,減輕健保醫療、

家庭與社會負擔,達到多贏的目標。

照片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團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