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嫁出祭難返 未嫁葬難歸─推動性別平等的祭祀文化

2009/04/04 18:05
3,015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又近清明時節,清明節向來是華人重要的祭祖節日,所謂慎終追遠,即便每年清明節都是交通阻塞,仍然要大包小包的趕回家共同掃墓。然則,何謂「祖」?又有誰能「祭」?這習以為常的文化習俗,事實上存在了什麼樣的不近人情?當最近火紅的流行語「敗犬」席捲台灣,但我們要說這種對於未婚女性的歧視並非日本發明,台灣的祭祀文化中早就存在多年,而且更嚴厲、更殘酷,真真切切地存。它到底是什麼呢?

性別平等的祭祀文化要如何推動?在不景氣中一片失業裁員潮下,唯有禮儀師一行異軍突起,政府也在去年開始將其納入證照考試中,眾多大專學子與從業人員趨之若騖。禮儀師可以對我們的祭祀文化產生什麼積極的改變作用?目前的禮儀師證照考試中,有什麼重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未婚與離婚的女性都不能夠回到原生家庭的宗祠中,但是在台灣,卻有幾個大家族早就主動修改祖墳辦法,讓未婚女兒跟離婚的女兒,都可以直接進入宗祠,繼續當一家人。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構想?有沒有面臨什麼困難?現場我們邀請到鹿谷林家的女兒林宜平教授,跟我們談談這種雖與習俗相違,但卻堅持照顧家人情感的家族文化。而喪禮儀式中的男尊女卑真的不可以改變嗎?在眾多親屬壓力中,我們要怎麼努力找出一個性別平等的喪禮模式?要怎麼溝通?怎麼協調?怎麼和習俗對話?現場我們邀請到了尤美女律師,談談一個女兒如何在母親的喪禮中堅持性別平等的過程。女人有沒有可能當宗族的主祭?從母姓的家庭對於祭祀又有什麼新的想法?我們將在記者會中討論各種新的性別可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