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1如何大於2:改善花東部落醫療次專科不足的努力

2015/09/18 16:04
7,502次瀏覽 ・ 52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新聞編採:

照片
照片

2015.12.19感言:感謝評審的青睞,讓這篇新聞有機會可以入圍2015年公民新聞獎的獎項,對於第一次參與公民新聞製作的我們,已經是很大的肯定,我們團隊也將持續站在為偏鄉醫療與公益發聲的角度,採訪挖掘出更多的優質公共議題,再次謝謝大家!今天我們從公共電視基金會的紹玉銘董事長的手中接下這份肯定,心中其實是五味雜陳的,高興的是東部偏鄉的醫療議題至少能有一個「自媒體」的新聞管道。

照片

總之...很謝謝在工作上讓我們有許多彈性的門諾醫院發展部,這次的入圍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肯定了!我們最後引用資深的媒體工作者胡慕情的文章總結一下:「新聞就是人,我們關心的是人的事情,所以我沒有辦法把新聞視為很單純的工作。我不認為在採訪對象身上拿一個東西,寫一條新聞,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對我來講,這不合理,因為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你聽的時候,他其實把一部分的生命交給你。我覺得那個東西很重,所以你要用同等的力氣去對待他。」

照片

最後謝謝許明木醫師與巡迴醫療團隊們,還有公視Peopo團隊看見花東偏鄉的難題,因為有你們才有這個機會可以讓民眾看到偏鄉的需要,謝謝你們。我們也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 門諾公益公視Peopo平台謝謝大家的幫忙( https://www.peopo.org/mchpublic ),也謝謝在世界各地支持門諾公益Peopo進行英文翻譯的譯者,因為有你們,讓這個地方可以跨越國界讓更多偏鄉的需要被看見。

照片

【編採/黃東榕&汪國平】九月的氣候還很炎熱,在卓溪鄉偏遠的小教堂裡面,眼科醫師正在為民眾檢查視力,醫師來到部落看診,其實是花蓮鄉下常見的景象。醫師與民眾之間也有一個很好的默契,只要時間到了,附近的民眾,就會來到醫療據點看病,這也省卻了他們舟車勞頓之苦。台灣有許多因距離而被定義為「遠地偏鄉」之處,形成無醫村或是所謂醫療就近性非常低的地方,在大都會醫療資源密集的現代,這些相對遠的醫療偏鄉,可以如何稍微解決民眾就醫上的困境呢?距離的困境可以慢慢透過交通網絡來解決,但專科不足的議題,這可能是接下來要探討的部分,可以怎麼做呢?區域醫院與地方診所的醫師們已經開始想辦法。

照片

(現場音)

醫師:有沒有糖尿病?
民眾:有....

巡迴醫療(IDS)與地方診所間的整合思考

類似這樣把醫療帶入部落的服務型態,在花蓮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但是這幾年也陸續有醫師返鄉開業,醫院與診所的關係,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轉化。

許明木醫師專訪(花蓮門諾醫院):當然本地還是主要以家醫科為主啦,所以我們IDS(山地巡迴醫療)以前就是說那個地方沒有醫生,我們就進去服務嘛!所以我們設了很多點,甚至還看夜診,還幫他們值班怕他們有病沒有辦法出來,從這個....來考慮...來看這些現象來講,現在的需求,跟十五年前他們所需求的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如果我們再看同樣的東西,或是在同樣地點看,那...講不好聽一點的話,就像我們在跟他們爭這些病人的感覺啦!

照片

◎在古風教會外面,簡單的桌椅與筆記型電腦,就是巡迴醫療的工作環境,民眾依序來報到看診。

他是鄭錦富醫師,在卓溪鄉開設家醫科診所,他也趁大醫院的巡迴醫療的時段,來到現場看診,形成「醫生看醫生」的有趣畫面。

醫院與診所需有更縝密的專科醫療互助機制

鄭錦富醫師專訪(卓溪鄉嵐軒診所):眼睛的部分喔!因為我也只能看到外表,我也只能看到白內障,其他的我也沒有儀器可以看阿!其實我們也不是怕甚麼競爭啦!因為病人是來看醫師嘛,我們會介紹病人去門諾醫院,或慈濟醫院,為什麼呢?因為有需要嘛!那這次你們來這邊,對我來說也有很多的幫助,至少在眼科的這個部分,很多我只能夠用我粗淺的一些知識,來教導他們,但是比較精深的還是要由專科醫師來做...給他們做整個的一個治療。

照片

◎巡迴醫療的教會內部,簡單的行動設備,眼科專科醫師正在準備為民眾看診。

(現場音)

鄭錦富醫師:怎麼,我來看你們啊,我也要檢查阿!我眼睛也不好啊!

在萬榮鄉執業的蘇長妹醫師,對於巡迴醫療進入部落這件事,她也認為應該有更好的合作方式。

尚需更多次專科進入部落充實醫療能量

蘇長妹醫師專訪(萬榮鄉嗎哪診所):IDS進來了以後,就是說我自己對IDS的需求是說,在我們能力範圍的,我們可以Handle的,我們儘量處理,不是能力範圍的,就像是專科的,例如泌尿科專科的,就我轉給你(醫院的專科醫師),你協助我;眼科也一樣,像糖尿病的,我就先給你處置完,我們就用例行的方式,讓你回診,這種互相協助,我是蠻需要的。

照片

◎東部的地區醫院與地方診所的相對位置都非常遙遠,尤其是南區的部落區域,民眾若有急症需要就診,常常就必須舟車勞頓遠赴一百多公里外的大醫院。

照片

◎花蓮區域的鄉鎮衛生所以及醫院的分布狀況(不包含診所),散佈在花蓮狹長近150km的區域當中,資源過度集中於花蓮北區,民眾的醫療就近性不足。

地區醫院的巡迴門診,需要次專科的挹注,這可能也反映出人力缺乏的問題,但除了專科醫師的加入,醫院與診所應該也還有一些需要磨合的地方。

針對地區特性調整特殊專科進入部落

許明木醫師專訪(花蓮門諾醫院):診所的醫師是很歡迎我們來社區來這些些所謂的IDS(山地巡迴醫療),當然他們最需要的還是我剛剛說的次專門科或者是肝病,或是接下來要做的比較特殊性的檢查,都需要我們去幫忙,那我跟他們講過,就是他們有甚麼個案他們可以把報告給我們,個案讓我們知道,就是我說的「個案管理」,我們來的時候會通知病人,或是透過診所通知病人,過來做檢查,接著所有的檢查報告,再回歸給診所當地的開業醫,讓他們可以曉得他們的病人做的那些結果,只要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去治療他們。

照片

◎有些部落的肝病狀況較為嚴重,適合特殊的專科進入進行篩檢追中,照片為醫院的醫師在部落的教堂裡,透過行動型的超音波設備,在教堂搭起臨時診間,為民眾進行超音波檢查。

從個管追蹤的合作裡有效掌握社區民眾的建康

鄭錦富醫師專訪(卓溪鄉嵐軒診所):至少我能夠知道他(病人)到底有那些可以讓我們持續治療的,如果有一些...譬如說,眼科用藥其實我也很少,我也只能夠轉介,我也只能夠介紹到大都市去,可是介紹過去,他到底有沒有去,我也不知道阿!因為交通的問題。

照片

◎部落常常因為距離因素就醫不便,照片是部落老人家「揪團」到古風的巡迴醫療據點看診,一來節省車資一來也有個照應,看完診後,整車載回家。

許明木醫師在眼科巡迴醫療已經有多年的經驗,他認為巡迴醫療與地方診所可以透過次專科,以及個案資料庫的轉介與管理,讓民眾,診所與醫院之間的互動,獲得最佳的平衡。

醫院與診所的個案追蹤整合有助於提升疾病篩檢率

許明木醫師專訪(花蓮門諾醫院):因為我們...為什麼今天眼科會來,就是說,我們糖尿病的病人常要接受眼底的篩檢,那我們那麼努力在做,都只還在三成四成,表示有很多病人我們並沒有看到,那我們手頭上...我們的個案管理都已經盡量請他們來了,那其他的個案就是在開業醫那裏,所以我們希望開業醫把他們手上的病人...請醫生建議他們要過來看眼睛,因為一年至少要看一次嘛!才曉得他們有沒有問題,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不會引起失明啊!所以這是我們跟地方開業醫的合作,就是你這邊有糖尿病的病人,那我們就在糖尿病的眼底篩檢這部分,透過你們(開業醫)是不是把個案,給我們來通知他或是你們去提醒他,在哪一個時間哪個地點,做這個服務也請他們過來。

照片

◎萬榮鄉嗎哪診所的蘇長妹醫師與他的團隊。

在東部有多年歷史的巡迴醫療,不因距離的障礙而中斷,但也必須隨著時間環境的變遷,思考新的服務方式,雖然這個新的合作關係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這個轉型,對偏鄉民眾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幫助。

IDS相關資訊:

IDS相關資訊:與鄉內診所合作提供眼科服務

門諾醫院長期深耕偏鄉醫療,「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ntegrate Delivery System, 簡稱IDS),為東部偏遠地區居民提供便利的健康照護及醫療資源。91年起健保署委託門諾醫院承接卓溪鄉、萬榮鄉IDS,並與衛生所合作提供醫療照護服務,長期針對糖尿病及長者眼疾執行醫療服務。自104年9月起,為造福更多鄉內民眾,特與地方開業醫療診所結合,主動拜訪並提供眼科醫療服務,將糖尿病眼科服務醫療網絡更全面化。

照片

1+1如何大於2:改善花東部落醫療次專科不足的努力/新聞編輯採訪:

照片
照片

關於Mch Public:門諾公益的編輯採訪群來自各種領域,包括醫管、電視媒體、平面媒體、出版編輯、社會工作、非營利組織的勸募工作者,大家抱持著對公益以及對偏鄉關懷的熱情,跳脫主流商業媒體的觀察,以公共議題為出發點,帶來更為深入的報導取向,讓許多無法被媒體關注的事件,從這個地方儘量的再現報導的真實,我們知道這裡的製作呈現無法追上主流媒體的豐富與精美,但我們會盡其所能,讓小角落的光傳遞的更遠,更深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