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縱谷最早灌溉設施 改建引爭議
【記者謝琬婷/採訪報導】花東縱谷最早的水利灌溉設施-興泉圳,位於花蓮縣瑞穗鄉富源地區,啟用至今超過一百年,可說是當地的生命之源。民國八十六年,花蓮縣農田水利會改建河道,竣工後引起爭議,至今仍是社區居民心頭上的掛念。
興泉圳建於清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供當時屯墾、民生用水。灌溉面積可達四三七公頃,即便在今日仍是瑞穗鄉灌溉區域最廣的水圳。富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興華表示,民國八十六年,花蓮縣水利會將興泉圳河道改建為U型槽,河道三面皆由水泥建造,此舉造成生態的傷害。
林興華表示,興泉圳是富源社區的天然游泳池,童年的夏天,「整個村子的小孩都在圳裡戲水」。他說,興泉圳早期是土壤邊坡,水流較緩,生態豐富。摸魚、抓蝦,是老一輩人的共同童年記憶。在河道水泥化後,水圳成了急流,生態已不復見。林興華提到,建設初期,社區曾向水利會建議,近年農地休耕已成趨勢,使灌溉面積增加並無意義,不如將歷史悠久的興泉圳建設為生態河道,作為花蓮的灌溉水圳示範區,可惜並未被採納。
花蓮縣水利會瑞穗工作站助理管理師饒國東表示,河道水泥化是為了減少水資源的滲漏,以灌溉更多農地,使水圳達到最大效益。因此,難以兼顧生態,只能擇一而建,對此他也感到遺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