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4/07/05 磯小屋值班

2014/07/07 08:49
3,04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一) 磯小屋前方有幾盆人工雜交的水稻,可以觀察到,

1.     稻花上有白色的小細絲

那是完成授粉吐出來的雄蕊,水稻主要是自花授粉,每個稻花(稱穎花、後成為稻穀)裡頭有一個雌蕊和六個雄蕊,大部份的開花時間早上七點左右開始,日照和濕度會影響開花情況,貢寮水梯田老農觀察到採花粉的野蜂會幫助授粉成功的機率,如果當年蜂況好,水稻產量也會增加

2.稻穗的稻花被剪開來

a.因為做人工雜交,這株為母本,一般先用溫湯去雄(用熱水燙將雄蕊功能破壞),比較仔細,再將稻花剪開,用小鑷子把六個雄蕊剃除掉,育種家早上五、六點趕在開花前做好這份工作,每個稻花不到1公分大,每個稻穗大約有70~140個稻花,需要「專注」的程度可想而知,只要想「幹麻這樣『傻』做這種『傻』事」,很容易手一偏就傷到雌蕊,那朵花也就報銷,是「無念、靜心」練修維的好工作

b.母本處理好,再將另一株快開花的父本倒著拿,在母本上方搖晃,讓花粉像胡椒粉般的灑落,之後再套袋避免吸到其它的花粉,成功率不到一半,因此育種家是「包生的媒人」

c.結實後的稻穀再拿到田裡種,觀察性狀做選拔

d.以益全香米為例,取好吃、外觀美的日本絹光為母本,有香氣的台梗4號做父本,因母本的性狀會保留較多傳到下一代,若母本和父本品種交換,讓台梗4號當母本,得到的成果可是會完全不同

e.建議安排實作課,做為志工進階學習

 

照片

照片

感謝磯小屋志工孟孟蓮拍攝精彩生動的稻花

 

照片

 

照片

感謝桃園農業改良場楊志維老師提供2張稻花圖片
 

(二) 不算自家種米吃,兩年來,我做兩件大傻事,其中一件是暫時辭謝一些賺錢的工作,專心做菁寮國小的「無給職」志工,理由是

 

1.      磯小屋彭雲明老師才剛給我「台南16號」禮物,接著菁寮國小就種「台南16號」,緣份真神奇,「台南16號」剛育成,能參與農民田間試驗:如抗病性、倒伏性…等是很難得經驗

2.      菁寮國小「吾愛吾鄉 學童種稻」一開始是6年級學生莊宜彰因父親身體不好,3~4年級背著肥料下田工作,不少人八點檔看偶像劇,他是累倒在椅子上睡著,學校感念他孝心和勤奮,在割稻時,在靈鷲宮廣場、鄉親父老前,校長親自為他披上彩帶,成為學校田間總指揮官,他有信心後,原本吊車尾的課業也開始進步,喜歡去學校學習,畢業後升到菁寮國中,新任林國斌繼續培育,在學校成立「種稻班」讓孩子們成長

3.      第一線生產多為老農,是很嚴重的問題,菁寮國小培養新世代「科學化」農業人才,為幫助孩子學習,有少肥少藥的慣行田、日本、泰國及SRI(水稻強化栽培體系)等許多國際新農法栽種「台南16號」,也是非常難得

4.      「有理念」及「科學實驗」外,翁程祥校長和李榮宗老師親自「下田實作」,2013年老師和學生一起巡田水來回不下100多趟,讓孩子的莊媽媽願意跟著付出,幫助「台南16號」做人工脫穀。

「台南16號」「脫粒性差」,穀粒不容易掉落,是避免收成時,收割機碰到掉落而減少收成,但是因「脫粒性差」,人工脫穀可是吃足苦頭,忍著鼻子過敏和肚子痛、辛苦三、四天,莊媽媽流的汗珠真的比稻米還珍貴。

2013年下半年起,賢慧莊媽媽還勸說假日動滑鼠爸爸一起幫老師耕作,改拿鋤頭的爸爸一家四口親子共耕,氣色變的很健康

5.      學童種稻第2年,5年級學生黃爸爸收回自家一塊田,工作之外,還和女兒一起學習自然農法,用行動表達他對女兒的疼愛,他的善行影響班上兩位小男生,說要勸家人拿出一小塊田來做實驗田,李老師考量管理人力不足.. 等,不敢答應,然而讓12~13歲的孩子願意採取行動改變,已經非常感人

6.      2013年「台南16號」育成者之一的台大林彥蓉老師看到菁寮國小成果主動提議磯小屋協助義賣,我原先完全不知情

7.      因向公部門申請經費很繁瑣,2013年李榮宗老師拿出自己錢,請米廠支援秧苗、機械…等,學童賣米的收入做為繼續推動和學生畢業旅行的基金,2014年李老師還帶學生捐30公斤的米給社區老人共餐的「稻稻來」,回饋鄉里的幫助

 

老師希望學生飲水思源、投桃報李,今年捐3000元給磯小屋,再次感謝大家去年幫忙義賣,不只支持菁寮國小,也支持新品種、推廣新農法、培養新世代農業人材…等多面向。

(三)

感謝台大農藝系林順福老師提供

郭益全博士水稻育種影片(1)-剪穎
http://www.peopo.org/news/81631

郭益全博士水稻育種影片(2)-授粉
http://www.peopo.org/news/81631

郭益全博士水稻育種影片(3)-溫湯去雄
http://www.peopo.org/news/81633

郭益全博士水稻育種影片(4)-選株
http://www.peopo.org/news/81634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