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居民推翻徵收案保衛家園,爭取自身居住權
近年來,政府徵收案總是備受爭議,居住在淡海的居民也是面臨了土地徵收的情況,要如何在人民及建設中做平衡,是政府現在面臨的一大考驗。
在淡水區爭議多年的淡海新市鎮計畫,根據營建署統計,淡海一期目前實際的進住人口僅1萬多人,不到計畫人口13萬人的十分之一,空屋率更高達四成,停滯多年的二期開發案近年卻開始啟動,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讓人憂心是否危及到人民生存的權利。
現在目前是說一期的計畫已經延宕了22年了,到今年到期,但是看一期的狀況,空地還有所蓋的房子都是空屋率蠻高的,我們認為是不應該再啟動二期的計畫,淡海二期是因為之前停滯了,然後到了101年8月他又開始發一個公文說要開說明會,大家才驚覺說原本已經停滯的新市鎮計畫又被政府啟動了。
在這邊生活多年的老居民,對於複雜的徵收案並不全然瞭解,淡海有一群熱愛這片土地的青年們,透過他們的專業進一步去幫助居民。
大家說不要啊!不要給他徵收,在這邊比較習慣,房子就在那邊,如果徵收不就又要買房子,我哪有錢去買。
不管是從資料的收集、跟整理、跟理解,一直到跑程序的時候,對政府的運作、對輿論,或者是說論述怎麼進行有些熟悉,所以能夠在技術上提供居民幫助,讓所有關心這件事情的在地居民知道他們可以扮演甚麼角色;知道他們可以怎麼樣發表自己的意見;知道他們真的能夠成為決策者。
淡海居民們成立反徵收自救聯盟為自己的家園發聲,並透過定期的活動及生態導覽讓更多人知道淡海這片土地的價值。
目前,淡海二期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審議,在這開發區內有許多經由文化單位登記的歷史遺址,自救會也將此做為依據,向政府提出保留家園的訴求。
淡海二期這塊土地是淡水很早開發的一個地方,好比說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的後面就是盧家古厝,你可從這個地方的一些古老的建築裡面,你會發現到它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它裡面沒有一塊的磚頭完全是用土角厝(台語),就是用泥土裡面去做的,這種房子的建築已經可以當作一種房屋建築的教材,那旁邊呢,有一個石滬,這個石滬本來在淡水有五六個、六七個,可是後來一期裡面破壞好多個,所以現在只剩這一個,所以我想這裏面不管是老樹、或者是古厝,還是像這種石滬,其實這個是現在目前很珍貴的一種文化資產,那我們也不希望政府在沒有完全的一種保護制度之下,沒有一種法令保護的這種情況之下,然後隨便破壞。
對於淡海居民未來的生活藍圖,是政府與居民所要達成的共識,在獲得利益的同時,居民將會持續地為後代子孫來守護他們的家園,也為繁華的大台北地區保留一塊純淨的優勝美地。
淡江新聞 楊宜君 顏郁珊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