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2013/10/07 18:12
5,760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新聞稿

國立台灣文學館109日起以《永是有情人》為題,推出散文大家琦君捐贈展,內容包括琦君歷來著作、藏書、信札及照片,以及首次公開展出的琦君隨身物品,衣服、髮簪及結婚證書,生動呈現琦君的一生及文學成就。這是今年台文館徵集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再加上琦君在文壇上的重要地位,捐贈展的推出意義重大。

照片

琦君--國家文學館提供

 

琦君本名潘希珍,1917年出生浙江永嘉,後遷居杭州,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來臺,在司法界任職20年,退休後任教於中央大學、文化大學中文系。1983年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2004年回臺灣定居淡水,2006年逝於台北。

 

琦君自1954年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琴心》開始,便在小說與散文創作中大放異彩,作品風格溫柔敦厚,平實易讀,多篇文章選編至國內外教科書,傳頌里巷,她於72歲時發表的作品〈橘子紅了〉,曾改編為電視劇,膾炙人口。

 

台文館館長李瑞騰曾談及琦君的文學成就,稱其「文字漂亮,景致與情緒混然天成」,並說琦君作品從人與情出發,並擴大到對土地的熱愛,也有對台灣社會、生活環境的描繪,值得深入研究。琦君作品備受推崇,夏志清曾讚譽琦君:「第一流的散文家,一定有超人的記憶力,把過去的真情實景記得清清楚楚。」

 

本展以「永是有情人」為題,除了《永是有情人》一書為其自陳真實身世的著作,有其重要轉折意義外,琦君重「情」,這樣的心態多少透露在她的書名中,不只是懷舊之情,琦君旅美、居臺,每到一處,都與當地友人保持深摯淳厚的情感,並化為詩文與信札,字裡行間可見其真性情。

 

為替作家文物覓得妥善的保存機構,琦君兒子李一楠、媳婦陳麗娜自2010年起與國立台灣文學館聯繫,洽談捐贈事宜,內容包括1400餘本藏書、1600餘封信札、7000張相片以及資歷證件正本等,為今年入館文物數量最多者,歷經多時終於完成徵集程序並舉行捐贈展。除入館文物外,琦君結婚證書、常穿衣物及贈媳的髮簪、剪斷的金戒指亦一併展出,呈現琦君以一女性之姿而成散文巨擘的風采。

照片

潘希珍(琦君)於杭州私立弘道女子中學畢業證書--國家文學館提供

 

「琦君捐贈展」展場位於台灣文學館2樓展覽室,共分為四個主題展區,第一區「萬水千山師友情」,主要呈現琦君作品對老師的回憶與讀者及親友的信札。第二區為「三更有夢書當枕」,其中「著作目錄與版本」為琦君著作一覽表,並列舉其中重要著作。「琦君用書」可見其專業及興趣,約可分為詞學專業養成之論著、文友贈書以及其他讀物。「琦君接受史」主要從琦君作品被收入臺灣及國外教科書、散文選集部分,及以琦君為研究對象之學位論文角度切入,觀察讀者如何對琦君作品產生認同,並進一步在學院中進行研究與討論的過程。

 

第三區為「千里懷人月在峰」,琦君筆下的親人描寫以母親最多,外公次之,父親、兄長及故鄉其他長輩也屢屢出現篇章中,懷人兼懷鄉,形成綿密的情感網絡。來臺後,由於臺灣是她的第二故鄉,對於另一半李唐基先生、兒子李一楠也多有描述,旅美之後,臺灣的風土民情也常出現在作品中。

第四區「留予他年說夢痕」,以琦君重要資歷證件及隨身物品為展示重點,紀錄琦君一生重要經歷。

  總計琦君居臺時間35年,在美20年。夫婿李唐基先生細心為琦君收存一切資歷證件、早年相片,為本展得以呈現不可不提的重要功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