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咱ê故事─白話•字•文學特展」特展開幕
「講咱ê故事─白話•字•文學特展」特展開幕
(展出130件文物 重現台灣第一台印刷機文明身影)
新聞稿
Sán-mih sī Pe̍h-ōe-jī?
什麼是白話字?
托爾金在「魔戒」裡創造了瘋迷千萬人的精靈文字,陌生文字神秘、優美的特質,在紙本上營造出奇幻氛圍,總是令人想一探究竟,近代台灣也曾出現過這種獨特性質的文字,稱之為Pe̍h-ōe-jī白話字。
民眾與複刻版台灣第一台刊物印刷機印刷成品「廢核」--台文館提供
荷蘭統治台灣時,為了宣教,以羅馬字設計了一套新港文字,經過演化而促成後來白話字的誕生。到了1865年,馬雅各醫師開始於台南推行白話字以傳教,白話字從一百多年前便帶動了科技與知識的傳遞,為早期台灣人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助益,宗教與民間經由推廣,日漸普及,當中產生不少的白話字文學作品。
陳益源館長與貴賓合影--台文館提供
為此,台文館推出「講咱ê故事─白話•字•文學特展」,18日舉行開展記者會,幾位貴賓致詞時皆表示白話字在台灣文學的重要性超乎想像,成功大學呂興昌教授表示白話字是打破階層的文字,早期台灣特有的多元文化藉由白話字推廣而形成知識的流通而非單一漢語為尊,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牧師表示白話字能表達出漢字所未能推及的部分,希望能推廣讓每位民眾都能使用,台灣教會公報社方嵐亭社長表示白話字是台灣寶貴資產,並現場示範台灣第一台刊物印刷機的複刻版,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周雅菁副局長表示白話字文學特展也是台南文學季十分重要的展覽,期許在豐富的展覽資源中奠定台南文學城市的形象。
學術策展人周定邦帶領民眾參觀展區--台文館提供
陳益源館長表示,特別感謝本館周定邦、楊蕙如辛苦策展,以及各界踴躍提供珍貴文物參展。本次「講咱ê故事—白話•字•文學特展」展覽內容以「白話字」為主題,配合珍貴的文物,以「什麼是白話字?」、「白話字的起源、發展」以及「白話字的產出」等單元鋪陳,介紹白話字的歷史脈絡及其豐沛的文學作品。其中展示台灣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所書寫的「番仔契」、《馬太福音》,以及1873年杜嘉德(Douglas, Carstairs)編著的第一部廈門腔白話字華英辭典《廈英大辭典》和1875年來台宣教,創辦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積極推行白話字的巴克禮牧師銅像、第一本以白話字書寫的醫學書籍《內外科看護學》,與造成世界聖經公會來台關切的《紅皮聖經》、及各類白話字刊物和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展出文物約一百三十件。
展場一隅--台文館提供
「台灣第一台刊物印刷機(複刻版)」也將於展覽中展出,帶領觀眾回到手工活字印刷年代,可以實際操作體驗白話字刊物印製流程,也提供白話字字卡、英台俗語專區,讓民眾有許多有趣的互動體驗,民眾可以藉著展覽學習白話字的書寫,寫一張卡片給家人、情人或朋友,富含情感外也別具意義。
「講咱ê故事—白話•字•文學特展」見證了國立台灣文學館在台灣文學領域多元發展的重視與推廣,透過歷時性、集體式的呈現白話字文學精湛成果。展覽將於8月18日至2016年1月6日,在國立台灣文學館展覽室B展出,歡迎民眾前來參觀,珍藏屬於我們獨特的語言記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