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鑿痕SAPALI文化工藝室承先啟後
排灣族鑿痕大師故 朱財寶先生SAPALI工藝室承先啟後
擁有木雕創作經驗,長達30年以上的排灣族木雕藝術家朱財寶,在台東縣著名的南島文化節活動中,常看到他的作品,不過他卻已經在2011年的11月,於部落附近的溪流,吊掛大型漂流木作業時,不慎被滑掉的500公斤漂流木擊中胸部,造成內出血傷重不治,親友都感到驚訝和惋惜,消息傳出後更震驚藝術界。
朱財寶的排灣族名字叫Sapali,是素人藝術家,在木雕藝術界有「鑿痕大師」及「質樸大師」的雅號,作品深受收藏家喜愛。另一半是Kalivuan家族的長女張夏妹,依照排灣族的傳統,男方必須入贅到女方家,一段姻親關係,讓張、朱兩個家族和樂融融。
朱財寶兩個兒子,都曾經跟父親學過雕刻,不過大兒子威光後來到都會區就學就業,老二威龍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較深,如今擔負起傳承的工作。長女小雲目前是達仁鄉稱職的鄉民代表,有小辣椒的響亮名號,次女小芳則是延續她先父編織藝術的部分,擅長於裁製原住民服飾等.排灣族木雕大師朱財寶,生前最喜歡的士雕塑巨型漂流木創作,雕刻產品結合原住民風味,運用木材原本的造型,加入原住民文化的元素,創造出別有風味的雕刻藝術品,是一個具有特色的原住民風格藝術大師。目前達仁鄉土坂天主堂的陳設裝置,幾乎都是他的作品,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的耶穌像,更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大作!
2002年間創立的撒巴里文化工作坊,並未因此而停擺,因為以原住民風味的雕刻為主要創作題材的他。很早就讓次男威龍隨著他學習雕刻,加上威龍就有喜歡畫畫的天賦與後天的勤奮學習,目前手法純熟之外,還把工作室擴大服務領域,加上了文創產業,如裝置藝術、影音表演領域等,現在常受邀請到學校敎課。威龍自覺作品行銷不易,曝光率低,搬運容易壞掉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他是希望可以克服,並把作品改以3D模式產出,嬌小實用的伴手禮行銷到全國,更希望他生活化的作品,日後可以因此推廣出去,宅配到府及各公眾場所,或藝術市集賣場隨處都可見到。
威龍毅然決然的從都會返回部落,除了要從事木雕文創之外,他也要把在都會學會的電影配樂工作帶回部落,說要創作出不一樣的傳統音樂,處處散發滿滿的自信。他認為回到部落,在生活上是不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但是在文化的傳承上,卻有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感。這是一位排灣族青年對文化的堅持,部落必須要有年輕一輩的挹注活力,才會有生機。他認為回鄉是因為做對的事,是因為部落需要年輕子弟的擁抱,更是因為對文化的態度..深深地令他感動!
土坂因為朱財寶大師,帶動了整個部落的木雕風氣,從部落的入口意象,就看得到朱財寶大師的創意在裡面,所以土坂部落也成了保存排灣族典型木雕的藝術部落。
1983 年瑞士籍艾格里神父,在土坂社區興建天主堂,為了讓天主堂具有排灣族特色,於是鼓勵朱財寶,嘗試以排灣木雕技藝,雕刻出三位一體等宗教故事,這是朱財寶初試啼聲之作,耶穌的聖體櫃,以及最有名的作品,三位一體木雕像,都奉獻給了土坂天主堂,卻也因此開啟了三十餘年的雕藝生涯。
張威龍是朱財寶大師的二兒子,原本在外面上班,他決定回家,承繼父親的工作室,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師放在外面的作品,全部收回來,不管是寄賣的,借展的,通通收回土坂部落,因為做兒子的,就是要把父親的遺物,好好保存啊,更是替未來的朱財寶紀念館做準備。
朱財寶作品多元,除了木屏風、崁板、貯穀木桶、木臼木杵、木匙、連杯等木製生活器物外,亦有各種表現狩獵、慶典、歡宴、歌舞、信仰圖騰的木雕藝術,在排灣木雕在台灣的藝術文化中是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可以說是排灣木雕藝術工作者中的翹楚,其作品受人矚目外,亦受許多收藏者讚賞,常受邀至外縣市參展 。
張威龍對於自己的角色,未來的規劃相當清楚,接下來要做的是爸爸還沒有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利用媒體做宣傳行銷。他說父親過去默默專注創作,網路媒體不發達的時代,要讓藝術品走出部落並不容易。現在他幫父親的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建立Facebook和部落格,加速傳播速度;也希望讓撒巴里朝著品牌化發展。他認為,木雕是排灣族的公共財,如何加強研發與設計,讓撒巴里更具獨特性,甚至擴大效應,才符合當代市場的運作模式。他還感性地說,回來不只是照顧家人,也要為部落著想。他想的是,如何貢獻自己表演舞台工程的專長,增加部落就業機會,如果年輕人能就地找到好工作,人不會流失,文化也能繼續傳承。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