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隨vuvu的鼻笛
排灣這個族群代代傳承了特別淒美的鼻笛聲,已快要消失在文明世界,活在現代的傳藝師,有著更大的考驗,延續、開拓古老的故事,「這是第一次在台北的鼻笛演奏會……」少妮瑤老師對學員們打趣的說。研習課程從製作鼻笛到用排灣的基本調子吹奏,由文化資產局和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在順益原住民博物館舉辦。(2013/927-29台北採訪報導)
--
原來做一支傳統的排灣族鼻笛,並不會太難,找到合適長度與直徑的竹子,把靠近竹節的吹口修飾磨平,以銼刀鑽0.7公分的吹孔,鋸掉多餘的長度,試完音,接著把竹子烤乾,量好手指按壓距離並鑽孔,大致就算完成。
(super 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 少妮瑤.久分勒分SauniawTjuveljevlj)
用鼻子吹出來的音,其實跟嘴巴吹出來的音,如果你仔細聽的時候,那是完全不一樣,鼻笛的聲音就是有空靈,聽起來很空靈,讓人家有種撫慰心靈的感覺。用鼻息吹笛子是比較軟,比較溫暖的感覺,用嘴巴吹出來的音就比較乾,比較直接,比較冷。
鼻笛的聲音傳達一種愛戀或哀思的情緒,過去鼻笛只有男性貴族才能吹奏,少妮瑤是第一位打破這項傳統的女性,並致力於鼻笛文化傳承的工作。
(super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研究員 曾麗芬)
口鼻笛在台灣已經面臨的一個比較算是失傳的困境,所以那時候屏東縣政府就已經先把它作了一個緊急的登入,登入之後我們覺得其實是應該做一些比較活化的工作,我們每年都有協助屏東縣文化處,跟少妮瑤老師合作,在部落大學裡面、在部落裡面的小學,連續了做三、四年的教育推廣,既然它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資產,我們認為應該不是侷限於部落裡面,我們讓更多的一般社會大眾,可以去認識這樣一個美好的文化資產。
鼻笛吹奏時能發出像是哭泣般的特殊調子,這種聲音,傳遞著排灣族的深邃和心靈智慧,造一把笛或許不難,困難的是,讓印記族群特色的傳統笛音能延續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