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白話字申遺 國際學者背書
Read this news in English here http://www.peopo.org/news/111928
與會來賓合照
蔣為文頒感謝狀給越南文化藝術院院長阮志斌(右),感謝他做專題演講談越南申請文化遺產的經驗
張裕宏教授做專題演講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Oscar Salemink教授做專題演講
荷蘭學者Jeurgens教授(右)做專題演講
國際學者參觀長老教會史料館
鄭加泰牧師介紹史料館收藏的白話字出版品
鄭加泰牧師介紹史料館收藏的全台最早白話字印刷機
國際學者參觀全台最早出版社「聚珍堂」的遺址
國際學者於「聚珍堂」的遺址蓋紀念戳章
國際學者參觀巴克禮牧師故居遺址
國際學者參觀台南神學院
國際學者參觀台灣教會公報社
在公報社蓋活動紀念印章
成大越南研究中心、台灣語文測驗中心、台越文化協會及新台灣文化運動等單位於五月十八及十九日在成大綠建築主辦第二屆台越人文比較國際研討會及第六屆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此次研討會,計有來自越南、荷蘭、丹麥、日本、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比利時及台灣等多國約八十餘篇論文之發表。此次會議主題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再生」,目的是向國際表達台灣人擬將白話字及其文化申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研討會召集人蔣為文教授表示,這次共有三十餘位外國學者參加,會後並安排外賓參觀白話字文物及遺址。外賓當中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顧問Oscar教授及越南申遺委員阮志斌教授。與會的國際學者均相當肯定台語白話字的文化資產,並表示願盡全力協助台灣達成目標。
白話字也稱做台灣字,它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台灣的文化啟蒙、全民教育及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與貢獻。譬如,全台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n Kàu-hōe-pò)於1885年在台南出版。這份報紙就是用白話字來出版,直到1969年底才在中華民國外來政權的中國語政策脅迫下轉為中文發行。雖然「白話字」最早是為了傳教的目的才設計,目前已經成為全民的文字與文化資產。於1980年代以後,隨著台灣政治運動的展開,台灣本土文化界也展開台語文運動,強烈訴求「嘴講台語、手寫台灣文」。許多團體或個人就是使用白話字來出版台文作品。例如,「Tâi-oân-jī」、「台文通訊」、「台文罔報」、「台譯5%計劃」與「首都詩報」等等刊物。因為參與台文寫作的作者的多元化,「白話字」的應用已經脫離過去以教會、傳教為主的題材。
今天,台灣有二千三百萬的人口。其中約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以台語為母語。可是,他們卻被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剝奪母語教育權並強迫接受中國語的教育。依據《世界語言權宣言》(1996),《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2003)及《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01),台語及白話字不僅是台灣人的無形文化資產,更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文化資產。蔣為文表示,母語教育是國際肯定的基本人權,這次國際研討會僅是向國際發聲的第一步,之後將持續向國際控訴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對台灣人進行的語言文化屠殺。
詳細資訊請上研討會官網 http://cvs.twl.ncku.edu.tw/conf/2013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