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3_0106新竹街頭歌舞劇~老屋在唱歌~為保留新竹監獄日式宿舍建築群而演

2013/01/17 04:08
2,939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老屋在唱歌"
2013年1月日於新竹市廣州街20巷封街演出
為保留新竹監獄日是宿舍群而演

 

近日成立的新竹市「故事行走劇場」,由在地劇場編導邱娟娟以及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發起,許多新竹在地文化人士與學生共同組成,延續過去投入竹塹文化與環境議題的豐沛地方能量,於元­月六日在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現地演出「老屋在唱歌」環境劇,呈現老屋的生命故事,也彰顯老房子近來一再從新竹市地圖上消失的困境。

 

「故事行走劇場」表示,「老屋在唱歌」主題曲「還記得你」改編自新竹著名客家吟遊詩人「阿淘哥」陳永淘創作的「頭擺的妳」,歌詞搭配演出內容融入日式宿舍的生活樣貌加以改­編:「還記得,還記得,還記得你。記憶裏的你,木板長廊,糊紙拉門,舖滿了塌塌米。以前的你,地板下養小雞,門前水溝,紙船的小溪......。」歌詞段落之間將穿插口白­,藉由多位居民和老房子的對話,表達人、歷史與老屋之間的多重情感。

「要做一個讓大家感動的戲!」故事行走劇場表示,目前已利用回收材料製作了多組老屋立體面具,表演團隊將融合歌聲與演奏,呼喚市政府和民眾支持文資活化再利用,為下一代活­化這難得一見且完整的日式聚落,萬不可僅留下一棟「演武場」交差了事。劇末,將導向一個令觀眾感到錯愕與失望的轉折,對現況提出批判與反省。

 

「故事行走劇團」聚集了跨世代藝文工作者與文化參與者的力量,以竹塹城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空間關懷為介面,激盪各社群之間的交流能量。除了邀請大家到現場支持表演,更展開集­結「一萬個讚」的網路行動,促進市民參與,一起督促政府將新竹監獄文化資產和公有土地的「公共性」還給城市每一份子,停止各種阻斷文史脈絡與地方記憶的粗糙開發計畫。詳細­行動內容請點閱「一萬讚老屋在唱歌」Facebook臉書專頁:http://www.facebook.com/oldhouse.singing

一、竹監建築群的故事

新竹監獄最初成立於1895年,最初「台北縣新竹刑務所」,後來改為少年監獄。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繼續沿用,於十年前改為一般監獄,運作至今。當時的刑務所與附近的建築群皆為木造建築,在1937年之後平均有4900個受刑人服刑,是當時國內最大也是唯一一所少年監獄。其周圍供獄政官居住的宿舍群,也形成了獨樹一格的文化。

完全按日式傳統建造的建築,曾經居住著山東、廣東、福建以及本省族群的家庭,大人們就在日本的屋頂下,互相學習彼此的料理、手工藝,孩子們則上一樣的學校,在巷弄間嘻笑長大。在這樣的文化風景下長大的最後一代住戶,在看守所工作的葉先生笑著說:「以前的回憶不管是好或不好的,現在講起來都是很美的,很令人懷念!」。直到今天,葉先生在下班時總還偶爾會繞到此地,看看在圍牆後的屋簷。

而如今此地已人去樓空,在法務部將公有住宅強制收回後,此地便被棄置。昔日的玩具、錄音帶、家具任意的丟棄在庭院間,樹木被砍的凹凸不平,部分屋頂塌陷,百年建築在十年間便面目全非。雖然如此,但屋體仍然完整、聚落結構依舊。

如此完整、重要的建築是這新竹市一百年來的城市記憶,是我們這一代所共有的,它不應該只是被淡淡的放在心裡的角落,最後被忽略、遺棄。

二、民眾的行動與效果

三月底北門大街街屋拆除和六月底潛園門樓消失的悲劇,地方文化慘烈消失,民怨沸騰。五月初,得知新竹監獄周邊日式宿舍群可能面臨的危機,也有感於新竹市近年來拆除文史建築的動作頻繁,關心此事的市民與學生便集合起來,共商各種對策與方案,希望能為這些城市記憶,尋求一線生機。熱心文化人士和民眾組成「新竹市老屋發展處」,自發撰寫了演武場提報資料並發起臉書連署。六月初,民眾再度向文化局提報監獄全區,文化局則於六月底召開了文資審查,繼而指定一棟「演武場」為市定古蹟(也將竹監宿舍群全區列冊追蹤,雖無法定地位,但至少引起了某程度上的重視),但並未處理拆除危機。

七月初,民眾發動更大規模全國連署,超過80位專家學者以及一千多位民眾具名支持,串連要求市長正視竹塹文化資產衰敗危機,並要求在調查竹監宿舍群價值之前不可拆除。文化局於連署啟動之後數日,主動發文予法務部,要求暫

時停止執行拆除預算,這時才終於緩解了當頭拆除危機。

去年的十月十七日,「新竹市老屋發展處」、清大「竹監日式建築群訪調小組」與「基進筆記」等等團體發起了「一起護老屋」串聯行動,與台中、彰化等地串連,齊聲為各地的老屋發聲,除了為老屋請命,也希望市政府能審慎思考新竹市為數眾多的文史資產的價值,拆除更新絕非都市發展的唯一途徑。當天中午,發起的市民、學生與熱心的群眾,在新竹市城隍廟前舉行記者會,以傳單向市民說明議題緣由,並在行動的最後,為老屋綁上紅氣球,不但是為了呼籲市民重視拆除老屋的遍地烽火,也希望以這樣的方式,真誠地為老屋與新竹市的未來祈福。也使市政府發表聲明,表示已向文化部文資局爭取調查研究經費,將於年底發包相關調查研究案。並進而發展出「故事行走劇場」的環境劇合作演出。

這一連串的民眾自發行動,正一步步地推動著竹監文化資產群的保存活化,顯示民眾發聲的確有其效果,不僅串連了地方力量,也都觸發了公部門的回應。每一個動作與成效,暫時可視為是在民眾自發行動之下,公務門願意採取的善意回應與積極處理。

三、市政府調查研究標案和缺失

經過民眾數個月的搶救與努力,文化局於2012年12月公告了〈市定古蹟「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暨「新竹監獄周邊木造宿舍群」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勞務案,並於12月18日開標,在評審會後確認未來將由北科大張崑振教授團隊著手進行相關研究調查,可慢慢揭露每一棟老房子的歲月記事。

然而,在招標案中,很遺憾地,除了市定古蹟「演武場」必須做的法定研究調查與再利用規劃之外,雖然尚且包含了部份宿舍群的初期文史、現況調查和再利用提議,範圍卻不完整,僅有A區和D區,並不含北側及東北側範圍(如附圖)。對於全區整體再利用考量而言,這樣分區切割,甚為不妥。雖說,或許是礙於現有經費而無法一次納入全區,卻不免讓人擔心,不知何時才能有下一期計畫來補足調查範圍?況且,一旦分區規劃,是否將導致「見樹不見林」的零碎處理?

另外,雖文化局陳諾將舉辦一場說明會,然而如此是否能夠充分地納入地方社群的意見並促進參與?因此希望在過程中能夠增加機制以促進民眾與地方團體參與,使文化資產調查與再利用計畫不僅僅著重於建物破損調查與拆除範圍劃定,而是將之視為一個促進地方認同、重視人與在地記憶的互動過程。

除了以上擔憂,也請大家了解最重要的一點:即使政府發包做了調查研究,與真正的文資保存、活化、再利用,仍然可以是兩碼子事。任何沒有文資法定身分的老房子群---諸如竹監周邊宿舍群---隨時都可能在都市發展壓力下,以「地方繁榮」、「開發」、「進步」為名,在怪手之下消失殆盡。這在台灣早已不是新鮮事。

四、關於在地的故事

清大訪調小組透過訪談了解更多以前居住在這些房子的故事。

林阿公在從1948就到竹監服務,記憶裡的床是榻榻米鋪的;床底種著番薯,養著雞、豬。黃阿嬤、曾阿嬤和陳阿嬤很年輕就嫁來民富里。黃阿嬤說記得以前的小男孩會用當地的「蒲仔草」拿來做竹槍的彈藥,同時也可以煮、做肥皂;曾阿嬤則講到以前種菜的辛苦;在西門國小任教的陳阿嬤則說以前民富里主要是種稻,另外有一個大埤,裡面裝著布袋蓮,走的路則大多是田埂。

除原住戶外,民富里在新竹市的歷史裡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前幾年還有大學跟社區合作,一起完成了民富里的社區史。民富里的社區活動,常態性的是關懷老人、社區媽媽帶土風舞,還會到附近的民富國小帶小朋友;另外還有太極柔力球、排舞等。每逢節日,像中秋節會將平常的土風舞或相關活動成果發表,另外還有端午節包粽。2011年開始包肉粽,用台東30號米、黑豬肉、台灣香菇、有機的蛋;由社區居民自己包,30人到40人做粽子的居民還有以前寺廟的主廚。

雖然民富里平常有這麼多活動與社區結合,然而目前所使用的空間卻是跟棒球場租借的,若隨時要收回,就沒有空間可以使用。而位於民富里竹監的老屋,面臨拆遷、都更相關的問題;但要如何能跟社區居民的需要很好的結合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認為,再利用的規劃與經營,應與地方社群和生活在周遭的市民多多互動,重視參與過程和地方主體性,不能僅僅崇尚專業技術官僚思惟,獨斷決策。

五、故事靠大家一起創造

我們重申,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是一群大部分保存完整、極適合多元再利用的老房子!是日治時期全台唯一少年刑務所的文化資產聚落!是銘刻了在地文化與生活紋理的竹塹城市一份子!希望市政府相關局處重視這份文化價值與再利用潛力。因為,公有土地開發和公共空間再利用的對象,是市民,是日常生活品質,是人和環境之間取還有度的情感。我們絕不容許只考慮土地開發利益的任何單位,逕自掠奪這份無價的價值。

或許多有未竟之處,但正是需要大家將繼續斟酌、拿捏、並試圖在現實中揉壓出希望的動力來源,因此我們要求釋放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的最大公共性!阻止可能傾注於財閥開發而讓售公有土地的都市更新草案!務必將公共空間還諸全市市民!

圖片來源:〈市定古蹟「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暨「新竹監獄周邊木造宿舍群」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勞務案招標文件。

文字撰寫:清大竹監日式建築群訪調小組、竹塹文化資產搶救聯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