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阿金」扶弱勢 共製好味道

2012/04/07 01:27
3,247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蔡凱盈、許哲瑄新竹市報導竹東鎮的客家媳婦阿金姐,早年向婆婆學習醃製梅子,供親朋好友享用,後來做出成績來,便拿去販賣,以梅子開創「阿金姐工作坊」。機緣巧合下,阿金姐用公平貿易的精神幫助竹東小農收購酸桔,製造桔醬。堅持無添加、天然製造的產品大受歡迎,阿金姐的二位女兒陸續回來幫忙經營推廣,兩代人一起打造台灣傳統好味道。

阿金姐工作坊,用保證價格,差不多是市面兩倍的價錢,向兩個竹東的柑桔產銷班及小農收購酸桔、契作的青梅,以保證他們的收入,從而使他們能安心以天然方式種植。無論是酸桔還是梅子,阿金姐都以傳統古法,堅持手工製作,不添加任何人工甘料及防腐劑。阿金姐靠自己的努力,而小有名氣,持續以創意產業幫助竹東柑桔農民。
酸桔和梅子是有時效性的作物,當產季的時候,便要把當年的產品數量製作完成,所以阿金姐聘請殘障協會的輕度殘障朋友及婦女團體幫忙。輕度殘障朋友在製作桔醬的過程中,能幫助剝桔皮分離果皮及果肉、去籽這簡單動作,處理好一籃收取兩百元的報酬。而平常要照顧家庭、沒有工作的社區媽媽,阿金姐就以時薪的方式聘請她們幫忙製作產品,提供工作機會給弱勢團體。
阿金姐的兩個女兒,巧嫻及巧伶,眼見年紀漸大的母親獨自打理工作坊,自個兒搬玻璃瓶、攪拌大鍋子,於心不忍,就辭去工作,回鄉幫忙。兩姐妹回來後,發揮所長,打理業務。長女巧伶以科學管理,計算成本、開支,並在網上開設部落格推廣產品。念設計出身的幼女巧嫻,把產品重新包裝,讓人耳目一新。
2010年,桔子盛產,小農拼命推銷,阿金姐不忍婉拒農民,都把作物收購。但收購後,產品多了,要開展新的銷售通路,便不停參加展銷活動,尋求買家。此時,連鎖速食餐廳摩斯漢堡尋找在地食材,發現了阿金姐手工天然的產品,吸引他們,上門尋求合作。產品還供不應求,要不停向農民收購。連續兩年,雙方產品相互結合,推出桔香雞腿堡及紫蘇梅雞腿堡,可說是飲食文化新嘗試。
身為第二代的巧嫻及巧伶也認為,工作坊的產品客源多以中年人為主,如何把商品年輕化,吸引年輕一代,是重要的議題。故除了行銷推廣、保持產品品質穩定外,還積極研發利用產品,來製作創意的輕食料理,以拓展飲食市場。她們相信能提供傳統天然好滋味,給台灣這個注重飲食文化的市場。正在規劃興建有關酸桔、梅子的醃漬館,也規劃一部分地方是提供餐飲,讓更多人品嚐釀物料理。
母女三人同心協力,用心打造台灣天然好味道,將其發揚光大。雖然阿金姐的天然產品,憑著好口碑,已小量貨源在中國、新加坡等地區銷售。但在台灣本土市場扎根扎穩,讓台灣人都知道台灣製造的,並不輸國外進口的東西,才是她們真正希望看到的。
延伸閱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