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精品中國製,買不買?
COACH和Calvin Klein都是世界聞名的兩大品牌,發源自美國,但隨後由本國研發創意為主,製造流程轉由中國。因為中國本身良好的生產鏈、廉價的原料、相對較低的勞工成本,因此隨著低價物品轉往中國大量製造之後,各種名牌也偷渡某些製作流程、配件由中國製造,最後運回本國完整拼裝,以最後拼裝地做為製造地,但實際上,許多品牌都在中國打滾過一圈。
[公民記者劉娟安/台北報導]
翻開你的包包夾層,不管你是從美國、澳洲、歐洲還是全世界各地買回它,它一定會有某個配件和組裝過程來自中國,更甚者,它會小小的標示著:Made in CHINA。諷刺的是可能你千里迢迢帶它回家,但它的出生地根本就在隔壁對岸。
(照片取自COACH官網)
COACH和Calvin Klein都是世界聞名的兩大品牌,發源自美國,但隨後由本國研發創意為主,製造流程轉由中國。因為中國本身良好的生產鏈、廉價的原料、相對較低的勞工成本,因此隨著低價物品轉往中國大量製造之後,各種名牌也偷渡某些製作流程、配件由中國製造,最後運回本國完整拼裝,以最後拼裝地做為製造地,但實際上,許多品牌都在中國打滾過一圈。
由於中國本身曾歷經過的三聚氫氨、玩具塗鉛的風波,導致「中國製造」的產品風評一向不佳,「MIC」聲名狼藉,但各種高低階品牌對於製造過程轉由中國承接,都是想要靠近卻又咬牙切齒的又愛又恨。中國製造擁有降低成本、快速出貨、人力便宜、大幅提高成品利潤的優點,但同時,因為形象不佳,有些注重形象的消費者寧願選擇由歐洲本土製造的品牌,如LV、GUCCI、Prada,而放棄購買相較便宜的名牌包,因此轉由中國製造的品牌失去高階消費者的市場。
所以,孰輕孰重?
是跟中國合作、拉低成本的同時擁抱大眾,卻因而喪失高階族群的青睞,還是精益求精,往高階鑽研,讓一般民眾望之卻步,高消費群眾以擁有它為榮?
目前看來是前者逐漸佔了上風。一項繁瑣物品的組裝需要各種人力跟設備,但奢侈品牌的發源地,碰到的難題也在於勞力成本的居高不下、還有各種健保照顧員工的措施拉高成本,使注重獲利的商人們再怎麼想維護品牌形象,都必須考量成本問題。
當知道了時尚精品是中國製,是否還有讓人購買的欲望?這就要回到源頭:為什麼需要名牌?有三種簡單的面向可以考量。
一、因為名牌代表了實用,雖然名牌更貴,但是遠比買便宜的用品常壞掉好。
二、名牌代表身分。
三、使用名牌可以提升自己的價值,展現出個人品味。
在製造地轉往中國之後,成本降低,因此名牌得以普及於民眾,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高低階層的分野,但反而不再有了特殊性,品質也讓民眾感到擔心。當名牌廠商選擇了大陸,民眾也會在不同的製造地之間做出選擇;例如法國和中國製的Longhamp如果有數百、數千塊的價差,民眾往往會偏好於發源地製造。即使購買了中國製的產品,也會一再確認是否是原版、要求各種證明與保證,這可以看出,中國製的物品仍然讓民眾感到不放心,需要保證,但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中國製的名牌確實是可行的,只要加強品管跟售後服務,時間一久,便可不證自明的使中國製名牌不再跟歐洲、美國、日本相較之下大居劣勢。
從筆者親戚跟家人來看,她們對於從歐洲購回的當地製LV,還有美國帶回的大陸制COACH,相較之後表示LV的皮革較有質感,且比較適合成熟女性的氣質,而COACH則是偏向年輕女性,皮革跟觸感比不上LV的矜貴,但使用後比較不會心疼,因為價格相差懸殊,買一個LV可以買十個COACH不止(不過因為美國的OUTLET會限定購買數量,仍舊假定一個LV包打十個COACH),而耐用度仍是以個人習慣為主。
筆者曾經觀察,在街上看到路過的行人,COACH與LV的持有者人數為六比四,而COACH包包的購入來源則是上網拍賣、託人代買、去專櫃購買三種,以託人去美國當地OUTLET最為划算,大部分的包包都轉由大陸制。在之前美國COACH全面轉由中國製造時,已經引起過討論會不會降為廉價品牌,以目前趨勢看來,使用COACH的民眾仍大有人在;在塑造品牌價值時,賣出產品也是一大重點,因此相較於昂貴品牌,以中國製的COACH仍可以佔有一片天,並因為加強品管,可以讓更多人愛用,在名牌是否實用這塊,也可以由美國方面加強監控來讓它不輸給其他老廠牌。
中國製造名牌是可行的,並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普及使用率;最重要的是在製造過程中,是否有嚴格把關,做到售後服務的完善,在追求服務為主的現代社會中,以這一點來影響本身品牌價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