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到南,都會到鄉村─蘆荻社大與北門社大跨校交流
文/蘆荻社大工讀生-杜陪滉
楔子
8/12下午,我跟著蘆荻社大的工作人員一起南下北門社大交流,我長這麼大很少離開北部過,對於有這次的交流機會到南台灣及參訪北門社大,其實蠻開心跟雀躍的,因為我來蘆荻社大工讀之前並沒有接觸過社區大學,更不知社大的社會教育實踐是什麼,我好奇北門社大會和蘆荻一樣嗎? 還是很不一樣呢?
初次接觸北門社大
我們到達台南時,北門社大的工作人員佳琪特地來接我們,我們在車上的邊聊邊談當中,我覺得她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佳琪在學生時代時參與反濱南工業區,後來因為對七股在地的情感而選擇長住七股並經營民宿業,佳琪對地方漁村與文化產業很了解,她希望透過民宿的經營,讓外地人可以更認識到七股的美,佳琪也因為認同北門社大在地經營與辦學的理念而加入北門社大工作團隊。
我們一路上與佳琪邊聊、邊看台南市的街景街貌,並享受南台灣耀眼的陽光,一段時間後,我們終於抵達北門社大。在與其他北門社大夥伴相見歡之後,佳琪向我們介紹北門社大,若相對照蘆荻社大座落在台北市都會區衛星交界處的三重、蘆洲地區,其人口較多是勞動工人與移民的地方,而北門社大則是位處於較偏僻、資源相對較弱的農漁村地方,其辦學區域廣闊不像蘆洲位處三蘆交界學員社群較集中,也因為這個地理因素,北門社大很清楚定位為一所小而美的社區大學,以支援農、漁村社區為主體的成人學校,而蘆荻與北門各因位處不同的地域辦學,故其辦學特色與工作方法亦有所不同,而這也是我們南北兩校跨校交流的目的。
此次交流,北門社大特地安排了一個很特殊的交流、體驗,就是前往七股沙洲;在大家一起出發前,佳琪為我們介紹護沙方案,講解沙洲的現況與護沙的歷程及對護沙工程的期待,北門社大從2007年至今舉辦相關活動超過80場次,辦過工作假期,現在想要舉辦蚵仔煎食材旅行,更讓在地的民眾一起參與、活絡社區;我從北門夥伴的分享中,看到他們不斷的創新使用各種方法來推動刺激人重新思考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設計工作方法來捲動在地人可以更參與其中。從佳琪的簡報中,我感覺到北門社大夥伴對土地的情感,與刻不容緩的迫切性。
七股沙洲走訪見學
在佳琪替我們簡報完沙洲的概況之後,我們就與北門社大的所有工作者,一起前往七股沙洲實地走訪。我們開車到七股南灣碼頭,大家坐上漁船,佳琪及船家沿途為我們導覽七股潟湖,並帶領我們認識七股沙洲的生態環境變化。大家聞著鹹鹹的海風,享受現烤的鮮蚵及魚乾,看著海上四周的蚵架,在大家與佳琪及船家大哥一問一答中,我從平時我吃的蚵仔煎中連結到養蚵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聯,也透過他們的介紹及講解,我們才懂得沙洲的保護工法,怎樣才能協助沙洲不被一直侵蝕掉、飄掉。當船走一段時間後,我們在北門社大工作人員的帶隊下來到簡報裡所說的流失嚴重的沙洲,當我們靠近海邊時,看到沙洲上有許多木樁,我們問了之後才知道這樣的工程是縣政府做的,不過佳琪對我們說明,政府部門目前並沒有完整的護沙規劃,而有關這片沙洲的維護管理,返途時聽美鈴說同時分屬數個公部門,權責不易區分。我聽到這一段心裡很生氣,明明政府就更有資源可以針對環境問題施力,但是常常缺乏積極做為,反倒是像北門社大這樣的NGO團體更直接、更用心的在對環境議題付出。
離開碼頭以後,我們開著車走著彎彎的小路前去另一頭的沙洲,這個沙洲是舉辦工作假期使用竹枝攔沙的地方,走路的時候要很小心不能踩過植物,因為在沙地上種植物來護沙的困難度更高,所以要小心別踩到它們。後來要進行監測與撿海廢時,我們兩校混搭分成2組人,我和玉女、美惠搭配北門的美鈴、小藍、幸姿在撿海廢組,我們分散在沙洲上撿拾各式各樣的海廢,除了浮標之外,我們更撿到了針筒、人字拖等各種意想不到的海廢物,我真好奇這些垃圾從哪裡來。我們邊撿垃圾的同時,並回報給美鈴做海廢的分類統計,這樣的分類、統計是為了找出垃圾製造的來源,這樣的作法是企圖更從根本性的去解決海廢的問題。從實地撿海廢的過程中,引發了我對這塊土地想要多做點什麼,而越撿就越欲罷不能,直到秀慧一直催促我們得要趁天還沒暗下之前收拾離開,最後我們帶著各式各樣無奇不有的海廢物,「豐收」的離開。
交流經驗的反芻
這次南下與北門社大的交流經驗,刺激我反思自己與在地環境、自然與生態的關係,而我帶著這樣的刺激回到台北後,在暑假蘆荻舉辦的社區珍寶活動,開始更注意在地的特性,我想要讓自己更認識三重、蘆洲繁榮變遷的過程,以及這區域的人、事、物,特別是在不同社會位置的人,在變遷的衝擊下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並從我和蘆荻工作團隊的社區工作中,找出屬於三重、蘆洲的地域特色、人文議題,發展與在地社區民眾一起在地經營的可能性。
這次南下北門社大交流的經驗,對我而言真的是一次很難得又收穫豐盛的學習經驗。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