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溫法」估算水稻生育時期
資料來源:稻作學、張正賢譯著、國立編譯館主編
專家建議水稻在不同生育階段,給予適當的栽培管理,可提高產量及投資效益。
從農試所呂椿棠博士推廣的「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系統」http://kiscrop.tari.gov.tw/KISCROP/ 下載我的農地2011年第一期溫度資料如上,只有少數幾天「實際日均溫」低於「低溫限制」,並沒有超過「高溫限制」,完全符合農民說的「氣候很好」。
註:
- 實際日均溫:將每日最高氣溫及最低氣溫之平均
- 低溫限制、高溫限制:作物停止生長溫度
判斷水稻生育階段方法有幾種:
資料來源http://www.kdais.gov.tw/exten/ext-74/74-09.PDF 及呂椿棠博士補充說明
(一)生育日數法
自稻穀播種後開始推估,插秧至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及成熟期所需日數,是最方便計算,但是作物生長通常受溫度的影響非常大,以天數計算會有失準的時候。
(二)葉齡法
水稻葉齡指主桿長出葉的數目。不同品種葉齡不相同( 13∼18葉),由葉齡指數(leaf index,葉齡/主桿全葉數×100)可推斷水稻生育階段。此方法較能實際反映水稻株不同生長發育過程。
(三) 積溫法
不考慮其它變因(如日長、光強度、 病蟲害、水分、二氧化碳濃度等),超出生長基礎溫度(base temperature,即作物停止生長的溫度)以上的部分,與作物的生長速率為一直線的關係。
水稻生育基礎溫度,因品種或不同生育階段而異,一般以 10 ℃為基礎溫度,將每日最高氣溫及最低氣溫之平均減去 10℃,自移植日開始,累積計算至取樣調查日,即為該時段內的有效積溫。即自插秧後在田間生長需要幾天或累積多少溫度才會長到某一個生育階段。
積溫法是比較科學的估算尺度,需要農業推廣研究單位進行試驗研究,才能獲得當地的溫度資料與適合該品種的發育估計模式,應用在水稻的栽培管理。如今已漸被廣泛應用,作為精確的栽培管理及新品種推廣投資之依據。
呂椿棠博士說:「近兩年台農71號在台中與台南地區實際執行的結果,在幼穗分化期(施穗肥時間)誤差最大不會超過5天,比利用生育日數法來得準確。」我利用系統輸入2011年插秧日,利用「積溫法」計算收割日確實比較接近實際收割日(而「生育日數法」計算出的收割日少了「積溫法」算的結果約20天)。
種植作物:水稻 種植品種:台農71號 年度:2012 期作:一期作
預計日期 |
生育時期 |
管理事項 |
2012/01/21 |
整地期 |
整地 |
2012/02/05 |
插秧 補植 |
|
2012/02/23 |
分蘗始期 |
水排乾施完追肥再灌水 |
2012/03/05 |
分蘗期 |
斷水濕潤灌溉 |
2012/04/22 |
孕穗期 |
湛水斷水濕潤灌溉 |
2012/04/30 |
抽穗期 |
濕潤灌溉 |
2012/05/10 |
成熟期 |
斷水濕潤灌溉 |
2012/06/10 |
收割 |
這系統可預估2012的栽培曆很便利,正適合像我只會插秧、除草及收割的水稻新手來學習。各位好友可嘗試觀察記錄田裡的生長狀況,再提供呂椿棠博士資料作參考改進,呂椿棠博士很樂意提供知識與大家分享。tang@tari.gov.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