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那瑪夏鄉南沙魯村關懷行動※慶生.歸途

文字-A A +A

結束了禮拜後沒多久,也將近十一點了。我們把車子開出來,打算就準備要上路了。

可是當我們到吃飯的地方,村民跟我們說,還沒確定路通了沒有,已經有人下去查看。於是,就要我們先吃頓飯再走。

今天早上村民們的早餐是煎麵皮,其實就很簡單的麵粉跟糖而已,就是第一張照片下面那盤僅剩兩塊的。因為這裡的物資真的不太充足,前一晚沒有人從山下帶麵包之類的食物上來,因此早餐就只有這麼簡單的東西而已。這就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

但是今天中午的菜就太豐盛了,遠出我的想像。感覺根本像是在餐廳吃飯一樣!因為今天村中有一位村民剛好生日,因此早上也有人從山下帶了蛋糕上來。

雖然這裡的生活環境並不太好,而物質也不富裕,但他們還是很努力的過著生活。全村的人集合起來一起過生日,真的是很讓人感到佩服。

將近中午的時候,今天的壽星就拿著擴音器叫大家出來吃飯嘍!昨天下午跟今天早上都有一些村民回來,因此今天的午餐很熱鬧!

兩個生日蛋糕加上超級豐富的菜色。

吃飯以前,傳道準備要帶領大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接著就是許下生日願望。

正式開動前,當然也要大家一起禱告。

正式開動嘍!今天中午的菜色真的很棒,這一頓飯的花費加上蛋糕應該也是要一千多了!

大家在吃飯的時候,牽牛花就靜靜的趴在桌子下面。

其實沒太多時間吃飯,我們大概十二點半就離開,因為一直到我們上路的時候,往小林方向的路似乎還是沒有通,因此村民們建議我們可以走茶山部落那條路。我們跟村民問了路怎麼走之後就趕緊出發。沒時間跟村民一一道別,因為我們不知道回去的路要花多久時間,而且下午如果又下起雷雨,可能路又要斷掉。對路況不熟的我們,如果遇到泥濘的危險路段,可是會進退兩難。

因此只好匆匆離去……

離去前村民的道別聲讓我一度很想下車不想回台北了,因為我已經愛上了這裡的氣氛與感覺。雖然他們要在這塊土地上重建的願望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但他們一直把這裡當成他們唯一的家。即使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下的大愛村,但他們也是希望兩三年之後就可以回到這裡,重建他們的部落。

我們往瑪雅的方向開,並且往茶山的方向前進,上去之後又遇到一個岔路,我們才想到,溫傳道只有跟我們說要往茶山,沒跟我們說接下來要怎麼走啊!還好這時候後面來了一台貨車,我們問了才知道要往右轉。

往這條路的路況還可以,走到大約是達卡努娃部落的對岸之後,我們停下來拍幾張照片。

遠眺對面的達卡努娃,左邊是民生二村,右邊是民生二村。

龍鳳瀑布非常的漂亮,我跟金牌早上到民生二村的時候,有經過龍鳳瀑布的入口處,那裡可以從比較近的角度看到瀑布。我們試圖進入但是找不到路進去。因此只能悻悻然的折返。

我們在龍鳳瀑布那邊有看到指標說裡面有溫泉呢!想必這裡在以往應該也是個觀光勝地。

又往上行駛,到了一個大彎處,視野很好,我們停下來速速拍了幾張照片。在這張照片正中央處,就是南沙魯村,可以看到旗山溪在這邊被沙洲一分為二,這就是我們從遠方遠眺南沙魯時最明顯的地標。

這裡附近有一些梅子樹,讓我想到了昨天晚上在台21線泡茶聊天的時候講到的事情。

接受我們訪問的謝老師說,很多人會怪原住民破壞山坡地,因此會有這些災禍,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咎由自取。謝老師說,其實以南沙魯村來說,這裡的原住民的確是有在山上進行一些農事,但是是非常非常粗放的那種。這裡盛產的就是梅子,而這裡的梅子樹,都是已經二三十年的老樹了,村民平常其實就是放任這些梅子樹自己生長著,時候到了就會開花結果,這時候村民們會上山,把梅子樹周圍的雜草砍除,因為不砍除雜草會妨礙採果的作業。

這麼粗放的農作,已經是把果園對於水土的影響降到最低了。我們沿途所經過的梅子園,也沒有看出有任何土壤受到嚴重侵蝕或崩塌的現象。

另一件事情就是,某位不願意具名的村民說,其實的確是有人大規模的破壞水土保持,不過不是南沙魯的村民,而是小林村人。小林村的村民向山上的原住民承租土地之後,種植的不是果樹,而是生薑。生薑在種植之前必須將地整個剷平,上面的草必須全部用除草劑殺死,上面如果有樹的,不是砍伐,就是灌藥毒死。生薑的種植面積廣,產量大,這樣的破壞遠比南沙魯村民的程度大多了,可是沒有人知道這些真相。因此原住民們往往莫名承受著破壞水土的惡名。

李代表說,曾經有官員跟他們說「山該休息了!」,李代表很不以為然的說「我們也同意要讓山休息啊,那你們怎麼沒有看到山下有個老虎每天在那邊挖洞呢?應該要先叫那隻老虎休息才對啊!」官員聽不懂什麼是老虎,李代表就說「就是那個越域引水工程啊!」

我們繼續上路。茶山部落的路非常的崎嶇難走,像這樣一邊是下探數百公尺懸崖,上方也是峭壁的路面實在是多不勝數。而且這裡是新崩塌的路段,應該才搶通沒多久。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急著離開的原因,如果這種路面被雨淋濕,車輛難以行走也就算了,萬一車輛打滑整台墜入山谷,那麼…&helli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08.31

吳冠錂

加入時間: 2011.08.31
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紀實]那瑪夏鄉南沙魯村關懷行動※慶生.歸途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