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正機械系馮國華副教授獲國科會獎

2011/08/18 12:37
4,76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記者林博文/嘉義縣報導)年輕時曾在民雄鄉北勢子當兵,留美返台後又恰巧來到中正大學任教的機械系副教授馮國華,於今年得到國科會自動化學門推薦,榮獲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馮國華副教授在任教將近六年的時間裡,研究無數、成果豐碩,近來更運用微機電製程專長,研發尺寸不到一粒米大小、材質柔軟且具物體抓取能力的傳感器,提供了生醫手術工具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研發的傳感器是一種微型機器人,因為使用的材料非常柔軟,未來可望運用於微型手術中,例如進行眼睛雷射手術時,比較不易割傷眼球。」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馮國華專長研究微感測器、致動器及生醫微系統元件,雖然目前是機械領域的專家,但由於曾在國外攻讀電機工程博士學位,近年來更整合機械與電機所學,研發出微離子高分子金屬複合材料的傳感器,「它的運動形式好比是人類的肌肉,能夠輔助出力,就像是人在抓取物品一樣。」馮副教授說。

外觀如同小夾子、大小不到半顆米粒的傳感器,除了可以夾取物品外,還能依據需求製成任意形狀,將來可望作為生醫手術工具,如雷射筆、手術刀及內視鏡等的輔助元件。「當初會研發這項傳感器,是因為父親有膽結石的問題必須進行內視鏡手術。」馮國華副教授說,進行內視鏡手術時,須在病患肚子上打出二、三個約一到二公分的小洞,再置入手術器具。他表示,研發目的主要是希望縮減手術傷口的大小,才會設計出比米粒還小的傳感器。此外,比一般機械手臂還要柔軟的材質也可大幅降低人為碰撞病患器官所造成的傷害。

回憶當初研發的過程,為了測試傳感器夾取能力,馮國華與學生更利用虱目魚腸做實驗,他笑著說:「當時甚至還到菜市場買虱目魚,測試設計的傳感器能不能抓起比自己體積還大的魚腸。」這項研究成果也在2007年獲選為IEEE MEMS國際會議上首篇口頭報告文章,並獲得國際上高度肯定。

對於努力不懈的研究態度及豐碩的研究成果,馮國華副教授坦言,深受國外留學時的指導老師影響。指導老師曾說:「如果當你遇到難題,也能三天不睡覺都要解決這個問題時,就代表你適合念博士。」也因此馮副教授在研究上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實驗中觀察、找出原因並嘗試克服研究的種種挫折。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為了獎助國家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而訂,由行政院國科會選出四十名傑出青年學者。獲獎者除了獲得國科會頒發獎牌一面外,亦可獲得連續三年、每年五十萬的研究經費補助。

圖說:馮國華榮獲國科會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