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動靜兼具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位於熱鬧的士林商圈,取名「元益」是源自郭氏福建祖厝的堂號,成立糕餅博物館,除想要保存中國糕餅珍貴的資產,也是為了紀念第三代經營者郭欽定、郭施阿巧夫婦對郭元益的全心奉獻。
博物館自西元一八六七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館內共區分為出生、婚嫁、節慶及祭祀禮俗區,「我們想要把傳統糕餅禮俗傳遞給年輕一代的小朋友,並讓他們體驗有趣的製作過程。」企劃張麟平表示,在人生旅途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習俗,滿週歲的抓周,結婚時的嫁妝禮品,不同節慶也有不同的代表糕餅,博物館中都一一陳列說明,參觀時也有專人解說,「和小朋友講解時,不能太過死板,要搭配活動和遊戲進行。」張麟平笑著說道,因為小朋友較難控制,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會同時進行丟繡球、糕餅對對碰、博狀元等活動。
除了文物展示外,博物館也有糕餅DIY的活動,「會製作不同的糕餅,有時也會配合節慶,像是中秋節包月餅、端午節包粽子等。」張麟平說道,而小朋友對於能親自動手做,都十分興奮,家長駱薇合表示:「這是一個寓教於樂的活動,不但可以享受製作過程的樂趣,還可以同時吸收中國傳統的禮俗知識。」
「其實這有些誤打誤撞。」張麟平解釋,一開始沒想到參訪對象會以小朋友為主,僅思考這樣的活動,可以吸引到哪些群眾,為了宣傳,親自到學校邀請他們免費參觀,從一個禮拜僅開放兩天,如今每天都有團體預約且已排到明年年底。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也十分重視和社區民眾的交流,重視活動的推層出新,不僅配合節令舉辦活動,和企業合辦夏令營,也配合基金會舉辦全國性的活動或比賽,像是今年父親節就舉辦全國圖文孝順比賽,去年市政府建成一百二十周年時,也和博物館合作,邀請民眾到市政府廣場用餅乾搭建圍牆,而令張麟平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朋友的抓周活動,「因為參加者都為小baby,本身不受控制,又容易哭鬧。」張麟平笑著表示,活動場面常處於失控的狀態。
而對於博物館經營的方向,張麟平強調:「如何創新,讓民眾擁有新的感受,願意再次走進博物館內參觀,是現今最需努力的目標。」且博物館目前仍處於入不敷出的情況,有一半的費用仍需倚靠基金會的資助,在物價不斷上漲的環境,門票費也僅夠支付材料費用,「我們也在努力,希望博物館有自給自足的一天。」張麟平語重心長的說。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位於士林區文林路上,提供親子假日活動的好去處,目前博物館也正努力和旅行社接洽,希望建立合作關係,將傳統習俗拓展到國際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