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保留「阿塱壹古道」恐生變(何宗勳)

2011/07/24 18:20
5,625次瀏覽 ・ 19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19
檢舉

■地方鄉代反對保留「阿塱壹」

在民間一波波呼籲保留台灣最後一段海岸線「千年阿塱壹古道」,屏東縣政府今年初召開審議會議「延緩半年」決議即將到期。7月26日星期二將召開第二次審查會議,決議是否將「阿塱壹」列入「自然地景保留區」,由於部份鄉代反對激烈,當天會議將成為「阿塱壹」關鍵時刻。

在台灣小小島嶼,由於不當過度開發,海岸線看到不是消波塊就是廢棄魚港,跟海結合的城鎮原本是最美,現在卻其醜無比。

■第一階段 開發派戰勝環保派

2002年,公路總局規劃環島公路網的最後一段,從旭海到南田段,並正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消息揭露,引發環保團體不斷質疑、抗爭,經過長期努力,結果還是在2010年12月1日通過差異分析案,以山線替代海線的施工方式(內縮200公尺)。這雖然是交通部公路總局的大勝利,卻也是台灣環境生態的大挫敗。

■第二階段 啟動文化資產保護法

在阿塱壹即將不保關鍵時刻,民間團體啟動文化資產保護法,屏東縣政府在今年(2011)1月26日召開「阿塱壹古道暫定為自然地景保留區」審查會,會中專家學者作成決議,將阿塱壹暫訂為「自然保留區」,並展延半年,並委由3組學者專家,利用這段時間補足生態資源的調查,並於八月前召開審查會議,並全力爭取列入自然保留區。

目前得知內線消息指出,由於阿塱壹生態非常豐富,從海域到山的第一道林線面積非常龐大複雜,而且還發現世界級瀕臨絕種綠蠵龜蹤跡,以致於三組學者專家,備感壓力,紛紛跟縣政府表示,七月底無法完成調查。所以期待在7月26日將召開第二次審查會中,能再展延半年。

但是,由於各界呼籲保留聲浪強大,引發地方鄉代反彈,縣長、承辦人員、學者專家近期備受壓力,是否能在7月26日順利展延,為後代子孫保留珍貴資然資產,決策者將面臨「人性」最大考驗。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表示,「阿塱壹」的珍貴無可比擬,在台灣能夠在短短60公里內,將世界四大氣候區(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生態系統全部涵蓋,這種世界級的生態廊道只有「阿塱壹」,而且她的歷史還有數千年以上,早期台灣先民的要道,數千年來,風貌依舊沒有被改變過。

■第三階段 民眾親自見證阿塱壹之美

為了搶救「阿塱壹」,環保團體改變抗爭模式,邀請大家一起來走訪,讓真相來說話。也讓走過阿塱壹的民眾團體上網連署支持,見證強烈保留意願。屏東環盟會長洪輝祥,先邀請媒體親自走訪,透過一波一波媒體報導,網路傳播,走訪「阿塱壹」熱潮被帶動了。

今年從年初到現在,平日、假日擠滿人潮,一趟必須走上四、五小時,還有非常困難攀爬陡坡,沿途沒有飲食商家,依然吸引人潮前往,成為最夯、最亮景點。

見證旅遊成功,六月二十二日洪輝祥老師假台北市召開記者會,會中除了環保團體代表,作家劉克襄、張曉風,導演陳文彬、律師魏千峰、音樂家馬修連恩等人都出席見證走訪阿塱壹的感動。不到半年期間,網路連署破五萬人次,高達八百個團體聲援支持,展現強大民意力量。

■第四階段 考驗台灣人民的智慧?!

一位熱心的朋友莊傑任,查到交通部觀光局2010年資料,「阿塱壹」單日的旅遊人次飆高到300至1,000人之多,直逼國內熱門景點「綠島」的平均單日遊客900人;和「小琉球」的821人。而2008年觀光局資料統計,因應周休二日,一日遊和兩日遊成為最重要的旅遊特性。國人平均旅遊天數為1.51天,其中一日遊占70%,兩日遊占20%,國人每年平均旅遊次數多達5次左右。換而言之,走訪「阿塱壹」至少需要兩天,只要生態規劃得當,她所帶來地方的商機非常驚人。但是開公路,「自然地景」毀了,遊客不會停留當地。保留,將成為居民與後代子孫驕傲,也會帶來巨大商機。

請大家一起來關注7月26日阿塱壹審查會議,期待會議專家學者,能展現智慧,為人類留下珍貴自然資產。

■【備註】由於運動需要經費支持,請大家小額捐款。【募款專戶】郵政劃撥帳號:19552990【戶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請務必註明:搶救阿塱壹古道專款使用,如需捐款收據請洽 TEL:(02)2363-6419、(02)2364-8587 FAX:(02)2364-4293〉

連署網頁: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92414511000
活動網頁:http://alangyi.blogspot.com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