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豬十六羊 糕點與信仰的對話

This is a modal window.
【記者 王艾珍、廖欐人/台南市報導】
太陽星君信仰自鄭成功來台後傳入,對於農業社會來說意義重大。其中,祭拜太陽星君的眾多供品中,以傳統糕點「九豬十六羊」最具特色。台南一家老字號的餅舖每日手工製作,雖工序繁雜,仍有一群人默默地維護這項傳統手工藝。
信仰流傳台灣 成農漁民守護神
太陽星君信仰是台灣獨特信仰之一,並被賦予不同意義。太陽星君的信仰可追溯至明朝末,崇禎皇帝自盡,明遺民以「太陽星君生辰」暗中悼念崇禎,以避清廷查禁。而鄭成功來台後,太陽星君信仰隨之傳入南台灣,也因台灣當時為農業社會,民眾開始祭拜太陽星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開基玉皇宮顧問 吳文雄:「太陽星君在台灣的這個地方,主要是因為農業跟漁業的發展。因為我們都是靠天吃飯,所以我們會對於氣象、天候很重視。」
供品藏歷史 承載亡朝遺民思念
每逢太陽星君誕辰——農曆3月19號,民眾會在戶外擺設香案,供品主要是鮮花和素果,有時會加入牲禮,其中最特別的是「九豬十六羊」。而這項傳統糕點與農業社會息息相關,更藏有歷史故事與意義。
開基玉皇宮顧問 吳文雄:「因為主要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他自殺的時候,(也)就是3月19號。那九豬十六羊的『九豬』,以北京話來講是『救朱』,因為明朝是朱姓,所以說救朱,『十六羊』是剛好(明朝有)16個皇帝。」
糕餅製作 傳統技藝考驗經驗
九豬十六羊的製作過程講求嚴謹與經驗,每一道手法都影響成品的口感與外觀。
傳統餅舖第二代老闆娘 蘇桂鳳:「(九豬十六羊)製作過程是糖要先發酵,等(糖)有點鬆鬆、綿綿的,才能做。就(再加)一些熟糯米粉,還有一點油,用手讓它(麵團)鬆。(一直)揉、一直揉,揉到變綿綿、QQ的,才能敲(模具)。」
傳統餅舖第二代老闆娘 蘇桂鳳:「(九豬十六羊)它在敲(的時候),有時候都會失敗,老師傅的技術比較好。壓模的時候,(模具)要翻過來,翻過來才能敲。我們壓得過緊也不行,過鬆也不行。過鬆,就不成形。」
文化式微 傳承臨挑戰
隨著社會變遷,傳統信仰的參與者逐漸減少,現今祭拜太陽星君的多為年長者,而年輕人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
傳統餅舖第三代老闆 王偉得:「現在會拜拜通常是老人,(客人)年紀到了,客人就流失了,因為他們就走了,所以變成(現在)拜拜的人比較少。現在會來買(九豬十六羊)的,通常是觀光客或是宮廟。」
傳統餅舖第二代老闆娘 蘇桂鳳:「因為這一種行業,越來越少人傳承,幸好我兒子有傳承,但是人手不足的部分,也是一個大問題。」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逐漸淡忘太陽星君信仰與九豬十六羊的歷史意義,糕餅製作也面臨傳承困境。儘管如此,人們仍堅持傳承,盼這份文化在變遷中延續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