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回應:現代「馭」兒的新思維】

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就變得難以相處?總是講不聽,甚至因此產生親子衝突?究竟該怎麼與當今的孩子相處呢?臺灣展翅協會特別邀請親子界的專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的郭葉珍副教授,來分享現代「馭」兒的技巧,探討當代育兒方式的變化及面臨的挑戰。
郭葉珍指出,當前的育兒觀點強調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僅限於單向的教學。她提到,降低親子衝突的關鍵在於家長的「自我照顧」。這意味著家長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才能更有效地支援和理解孩子的需求。當家長在情緒上保持穩定時,能夠以更理性和包容的態度面對孩子的行為,進而減少衝突。
在改善親子溝通時,郭葉珍建議家長應以「事實陳述+自我揭露」的方式來表達關心,取代指責的語氣。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注,還能開啟雙方的溝通之門。而在溝透過程中,專注「目標」極為重要。郭教授建議家長一次處理一件事,避免同時面對多個問題,這樣能有效提升溝通的效率。同時,鼓勵孩子陳述他們眼中的世界,透過多問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不僅能顯示家長的關心,還能發展孩子的正確觀念,當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時,會更願意參與討論,也增強彼此的理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親子之間的互動模式也應隨之調整。郭葉珍提到,理想的互動會逐漸從「教導」轉變為「引導」和「討論」。這不僅幫助孩子學會思考問題,還促進他們自我探索的能力。透過討論,孩子的觀點和想法得以被重視,這樣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提升親子互動至關重要。郭教授強調,創造一個開放和安全的環境能有效強化家庭約定,讓孩子在感受到支援的同時,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這種良好的環境不僅促進親子間的理解,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穩定。
最後,若親子關係面臨困難,郭葉珍鼓勵家長尋求專業幫助,諮商師可以成為幫助改善親子關係的重要選擇,專業的指導和支援能提供額外的視角與策略,幫助家長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進而建立健康的親子互動。
本篇文章擷取至台灣展翅協會Podcast節目「青春怎麼辦」第58集:https://open.firstory.me/user/ecpattaiwan/platforms (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