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女吸食太空油遭捕 香港警務處辦理「禁毒領袖學院」 培育青少年推反毒
13歲少女吸食太空油遭捕
香港警務處辦理「禁毒領袖學院」 培育青少年推反毒
香港政府強力掃蕩主成分為「依托咪酯」的「太空油」電子煙,根據外媒報導,當地一名13歲少女在輕鐵車廂內公然吸食「太空油」毒品,隨後在月台及商場外遊走,疑似神志不清、多次跌倒,最終遭警方拘捕。警方在少女身上搜出電子煙與太空油的煙彈。
香港警務處指出,「太空油」已成為去(2024)年上半年青少年吸食的第三大毒品,涉及該類毒品的被捕人數較前年暴增35倍,顯示其對年輕族群的影響日益嚴重。

為遏止新型毒品氾濫,香港與台灣2024年皆積極啟動修法〪台灣113年8月,迅速將依托咪酯列為三級毒品,同年11月改列二級毒品,使用、持有、販售、製造及輸入者均有刑事責任〪
香港則於今(2025)年2月,將主要成分為依托咪酯的「太空油」從麻醉藥品改列為《危險藥物條例》管制,對販賣運送、製造輸入、違法持有或吸食者,均採監禁及鉅額罰緩雙重重罰:
- 販運或非法製造: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港幣(約新台幣2,100萬元)
- 違法持有或服用:最高可判處7年監禁及罰款100萬元港幣(約新台幣420萬元)
對新型毒品的防治,除了迅速修法、積極宣導、強力執法,香港政府自2021年成立「禁毒領袖學院」,透過系統化訓練,每年培育中學生與大學生成為禁毒領袖,並在社會各界推動反毒活動。截至目前,該計畫已培訓300名禁毒領袖,影響超過11萬人。香港警務處資料指出,2021年涉及嚴重毒品案件的青少年被捕人數430人,但2024年降至129人,相比減少約七成,學生涉案人數更下降近八成,禁毒領袖培養與發揮青少年同儕宣導功能,是創下近年青少年吸毒新低的有利因素之一。
董氏基金會建議政府應結合警務、法務與衛生等相關單位,共同合作舉辦屬於青少年的「禁菸領袖」計畫,透過組織性的持續專業培訓、榮譽參與、嚴謹認證、同儕倡議,累積青少年族群反毒知能與同儕影響力。
以下是星島網《太空油成青少年最常吸食毒品第3位 蕭澤頤指禁毒學院今屆培訓將加入相關知識》全文報導:
今日(8日)舉行第四屆禁毒領袖學院啟動禮,展開新一屆青年禁毒領袖培訓計劃。今屆將招募100名學生成為禁毒領袖,透過工作坊、訓練營、內地和海外交流團及校園抗毒活動等,向學生及公眾傳遞禁毒信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太空油成為去年上半年青少年最常吸食毒品第三位,去年涉及太空油毒品的被捕人數按年飆升35倍,今屆進一步強化有關「太空油毒品」的內容,讓學員認識和宣揚更貼近社會脈搏的禁毒信息。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今日(8日)出席啟動禮,他致辭時指太空油毒品成為去年上半年青少年最常吸食毒品第三位,去年涉及太空油毒品的被捕人數,按年飆升35倍,由8人急增至278人,其中61人為21歲以下青少年,年紀最小僅12歲。
蕭澤頤稱,學院將於今屆禁毒領袖培訓課程中,邀請多名醫生、大學教授、社工等專業人士,為學員度身訂造一系列課程,同時加入與太空油相關的內容,包括吸食後徵狀、戒毒治療及康復情況等,讓學員了解及更新相關毒品資訊。
蕭澤頤提到今屆學員報名人數再創新高,而首三屆學院共培育300名禁毒領袖,向超過11萬人傳遞禁毒信息。他又指 ,青少年涉及嚴重毒品的被捕人數持續下跌,由2021年430人下降至去年129人,累積跌幅達7成,人數創近年新低;當中被捕學生的累計跌幅亦接近8成,可見學院在禁毒教育方面成效顯著,達致「多一份禁毒宣傳,少一名涉毒青年」。
蕭澤頤續指,在第三屆學院效能進行表現評估中顯示計劃有效提升學員的禁毒知識、領導才能及活動策劃能力,亦加強公眾對毒品的認知,感謝學院的贊助機構、執行委員會成員、專業顧問、導師及20間參與中學校長和師生的支持,使學院得以承先啟後,薪火相傳。
啟動禮上,第三屆得獎學員到場分享上月赴澳洲交流的見聞,他們表示此行不僅說好香港的禁毒故事,亦有機會深入了解兩地禁毒政策的異同,得以擴闊視野。此外,第二屆傑出學員亦分享培訓點滴,以及畢業後如何繼續實踐禁毒使命,成為禁毒領袖。
禁毒領袖學院於2021年由警務處毒品調查科成立,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每年招募80名中學生及20名大學生成為學員,透過毒品知識工作坊、領袖才能訓練營、參觀、內地及海外交流等活動,培育他們成為青年禁毒領袖,在社區宣揚禁毒信息。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太空油成為去年上半年青少年最常吸食毒品第三位。楊偉亨攝

新一屆青年禁毒領袖學院培訓計劃,將招募100名學生成為青年禁毒領袖。楊偉亨攝

新一屆青年禁毒領袖學院培訓計劃,將招募100名學生成為青年禁毒領袖。楊偉亨攝

新一屆青年禁毒領袖學院培訓計劃,將招募100名學生成為青年禁毒領袖。楊偉亨攝

警務處今日舉行第四屆禁毒領袖學院啟動禮,展開新一屆青少年禁毒領袖培訓計劃。政府新聞處圖片

有青年禁毒領袖學院的畢業學員分享經驗見聞。楊偉亨攝

學員今早參與訓練活動,一同製作「羅馬炮架」,學習團隊合作精神。政府新聞處圖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