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尋根 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創價文化藝術系列展覽,2月5日起至5月9日間,於創價美術館秀水館展出「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開展至今已經有許多師生學子前往觀展,主辦單位特別於3月9日下午2點30分舉辦開幕剪綵儀式,中央文化資產局粘振裕副局長、創作者丘雲老師家屬丘世延先生、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廖旭昌董事、彰化縣立藝術高中蔣秉芳校長、建國科技大學美術文物館曾曄鴻館長、國立和美實驗學校許弘憲校長、彰化縣政府柯呈枋參議等貴賓及藝文愛好者蒞臨。
丘世延先生於致詞中分享其與父親的對話:我曾經問我父親一句話:「你創作了這麼多的作品,什麼樣的作品是你最喜歡的,是你最滿意的」。他只跟我講一句話:「創作作品完之後,你第一個看到自己的作品,你要有感動的心。所以一切的根源都是在兩個字:感動。如果說你對這個作品很滿意很感動的話,那相信這個作品也會讓別人感動,也讓別人覺得很心動。廖述昌董事致詞中不斷表達對創價學會的感謝,因為陳庭詩在2020年過世後,基金會花了很多的精神、很多的努力,但是真的還不如創價的推廣,讓更多台灣的朋友們知道誰是陳庭詩。更提到多前年曾參加創價在秀水高工舉辦行動美術館的感動,覺得創價可以讓在場六百多人一起互動、一起去了解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最後更代表陳庭詩基金會,謝謝創價學會,因為創價所做的努力,讓人非常的感動。
本次展覽以「形」、「聚」、「塑」三大子題,匯聚8位知名雕塑家作品,勾勒出台灣雕塑藝術從寫實到抽象、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脈絡,彰顯藝術的力度與文化深度。
「形」著墨於寫實再現的觀念,尤其展現於丘雲、蒲添生的創作中。「聚」則以1950年代為轉折點,楊英風、陳庭詩、李再鈐、高燦興、郭清治等藝術家以鋼、鐵、合金為主要創作媒材,呈現台灣雕塑從寫實邁向抽象的藝術革命。「塑」則為陶塑藝術,由李茂宗的代表作品為核心,強調陶土的非具象造形與線條律動性。
台灣雕塑從日治時期開始跳脫工藝規範,萌發出個人的表現。戰後,台灣雕塑家受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潮所刺激,嘗試從寫實表現,轉為意象式的現代雕塑。本展期待觀眾透過呈現雕塑家們在凝聚鄉土情懷、融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現代藝術思維中,讓觀眾理解雕塑家們如何鍥而不捨的突破時代環境、傳統媒材或造形的限制,共同在台灣形塑出獨特的精神樣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