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農業如何迎戰未來?「國本學堂」培育人才助產業升級
嘉義農業如何迎戰未來?「國本學堂」培育人才助產業升級
記者/嘉義共好E-News
在全球農業面臨氣候變遷、技術革新與市場挑戰的時代,如何培育具備現代農業知識與經營能力的人才,成為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嘉義縣政府自109年創立「國本學堂」,透過專業培訓與產業對接,協助農友掌握新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今(24)日晚間,在中埔鄉陽陽艾利森莊園舉辦第四屆「國本學堂」結業典禮,見證17名學員順利結業,成為嘉義農業創新的新動力。
農業不只是生產 更是科技與品牌經營的挑戰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農業不僅是生產,更是經營管理、科技應用與品牌行銷的綜合體。「國本學堂」的課程設計涵蓋智慧農業技術、環境永續經營、農產品市場行銷等多元面向,協助農友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提升競爭力。
自學堂開辦以來,已培育66位卓越農業人才,累計639名學員參與,總培訓人次超過5,600次。透過這樣的系統化學習,農友得以突破傳統農業模式,尋求更永續與多元的發展途徑。
農業國際化 如何向世界學習?
農業競爭力的提升,除了來自本土技術與市場經驗,也需要國際視野。今年3月,嘉義縣政府將帶領12位學員前往日本山口縣進行農業交流與技術參訪,學習日本在農業技術、產銷模式及品牌經營上的成功經驗。這項計畫不僅讓學員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農業經營模式,也能思考如何將國際經驗轉化為台灣農業的創新發展方向。
農業人才如何發揮影響力?
農業是台灣的重要產業,而農業人才則是關鍵的推動力量。透過「國本學堂」,農友不僅能獲得技術提升的機會,更能在這個交流平台中,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互相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未來,台灣農業如何在市場競爭、氣候變遷與科技革新中找到發展方向?嘉義的農友們,已經透過學習、實踐與國際交流,踏出了關鍵的一步。這不僅是個人的成長,也是地方農業邁向更高層次的象徵。
嘉義縣共好生活協會將持續關注地方農業發展,探討農業人才如何在轉型過程中發揮影響力,並記錄這群農業新秀如何為產業帶來創新與改變。
以上新聞由嘉義縣共好生活協會公民記者發布於嘉義共好E-News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