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教堂下隱藏不同風格長者畫作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走訪紙教堂,沿途風景優美,路旁牆壁均是藝術創作品,令人目不暇給
照片

專訪:元智大學 藝術管理研究所 鄒淑慧專任副教授
紙教堂隸屬於桃米社區,是台灣地方創生最經典的一個,算是一個始祖,主要是由新故鄉這個文教基金會他們一手主導的。
因為這個桃米社區它有很多,這個它是屬於很專業的一個團隊,在經營在策劃。所以在國內的這個研究所的一個,這個圈子裡面有不少的這個論文,是研究所謂的桃米社區,可能是包括單一的紙教堂,或者是整個社區的一個地方創生這樣。
照片

眼睛一亮,地下室正展出桃米繪畫班2.0版學員作品,這些學員平均年齡75歲,是之前陪著父母來學繪畫,父母走後繼續留下來學習。
照片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紙教堂負責展覽工作人員 陳美雅
很童趣的一個畫,這些阿公阿媽平均大概就是85歲。這一班叫這班是在那個魚池鄉的內加道。他們都是我們基金會長期,就是說從2004年跟2007年,分別開辦的一個繪畫班。
那這些老師因為帶領的風格就完全不一樣。
年輕的阿公跟阿媽這一班,他們就等於是疫情之後再重新開始,大概到現在也才三年四年的時間。
那前面這一班已經畫十幾年了,所以他們的畫,畫法就會完全不一樣。
内加道的阿公阿媽是不用草稿的,老師就跟他們講,今天要畫什麼,筆拿起來就畫了,他一直說我不會畫我不會畫,然後出來就是這樣子。
年輕的阿公阿媽因為剛開始畫,他們都還有一點受限,比較想要畫的比較具象,比較有臨摹的概念。
你們應該很難想像,像這位阿公他是聽不到也不會說話的。
我們的舉辦模式會有一個是我們自行主辦,或是跟外面的一般的民眾做合作商借
照片

這些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也感謝舉辦活動的單位,讓社區長者有個精神寄託
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