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6年級開始唱聖歌: 長大後變醫生
【超帥蘇醫師專欄 3 】

文/蘇茂仁
大學時期的中國團契沒有分校園或長青團契,學校的團契是在中華路華恩堂聚會,就只有一個合一的團契。
洪振輝牧師的喜樂
有時候長老會大專學生中心有活動也會找我們去參加。台中大專學生中心的輔導是洪振輝牧師,永遠滿臉笑容,在他身上只能看到喜樂。他說:學生中心縮寫PSF,就是皮皮,散散,花花(台語發音)。
在PSF認識許多其他大學的契友,有中興,靜怡,中山等。也因為這樣的機緣,無意中接了CCMA(China Christi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華民國基督徒醫學學會,中部學生會會長的職務。要負責募款與帶隊到山上做醫療服務。
郭維租醫師的相助
當年我到台北找郭維租醫師幫忙,郭醫師是痲瘋協會理事長,是一位愛主愛人服事不落人後的好基督徒醫師,他告訴我,山地醫療需要什麼藥品,隨時隨便來跟他拿就好。
為了募款,我請郭醫師的痲瘋協會幫忙推薦講師在中國醫藥學院校園辦理一天的痲瘋病訓練營,當年請痲瘋協會出具訓練證明,參加的學生每個人繳交報名費100元,共募得5000元,作為山地醫療的經費。
再邀請地方上的醫師與各科系的學生上山做醫療服務,有人做體檢,有人帶兒童主日學,有人發藥,有人家訪,頗受原住民部落的歡迎。團員受到熱忱的接待,他們把每個人家中最好的食物都搬出來給我們吃,那種熱忱不是一句感動可以形容。
對當年部落的款待永誌在心
睡覺時,鼻子聞到的是食物與煙燻的味道,耳中傳來原民的談話聲,就像回到自己的家,暖流充滿全身,這是上帝的國度,是合一的見證。
幾年後回顧,檢討醫療團帶給他們的幫助極少,我們對他們的騷擾超乎想像,到底是誰幫了誰?所有上山的人心裡應該都很清楚,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我們帶去的幫助極少,但是我們是帶著豐碩的心靈禮物下山。
大學生活,信仰造就
-聖經神學研究班,靈修查經好基礎
我的大學生活最重要的是在信仰上造就,寒暑假參加校園團契靈修會與領袖訓練營,參加長老會第一屆青年代表大會,其中以參加多屆由盧俊義牧師,陳南州牧師,陳美蕙牧師,鄭信真牧師等人舉辦的聖經神學研究班,收穫最為豐碩,奠立我靈修查經的最好基礎,明白如何藉由正確查考聖經來親近神。其中盧牧師還一直在雙連教會帶領查經班,宣揚主名,永不停歇。
-民族路教會,聖歌隊培育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參加教會聖歌隊,國中時參加台南市聯合詩班的彌賽亞演唱,高中參加南一中合唱團,大學參加台中民族路教會聖歌隊,與詹國政(當年是東海大學音樂系學生)學習現代聖樂。
研讀聖經能夠建立正確的信仰,透過聖樂學習讚美神,與主親近,也是一種信仰的實踐。
這一切的操練都是為了能夠在未來成為上主合用的器皿。(未完待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